日治時期五股庄轄域內分為觀音坑、洲子、成子寮、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塭八個大字。

其中洲子大字下有「洲子」、「御史坑」小字名 ; 成子寮大字下有「成子寮」、「獅子頭」、「北勢坑」

小字名 ; 目前這一帶統稱為成洲地區……

洲子以御史坑溪注入塭子川之河間沖積州狀地,取其名;

成子寮位處關渡對岸開闢較早,相傳清初漳州人陳姓開闢,乾隆初胡林隆墾號闢地及此。

地當淡水河與塭子川匯流處,盛產魚類,居民設寮補魚,故名『牲仔寮莊』;

亦有一說當地飼養畜牲,故稱之。嗣以音變,雅名為成子寮。


康熙五十七年(1718)於八里坌設淡水營守備,雍正四年(1726)設八里坌巡檢以來,無數移民自

閩粵蜂湧而來,五股區也是在這段期間開墾出來。

「五股」之得名,就是由五個人合股開墾的坑谷,

西雲寺所在的成洲村係由成子寮之一部分與洲子尾合成,這些地區除了漳州籍人士外,尤以汀州籍

貢生胡焯猷等貢獻最大, 可惜嘉、道以後閩、客械鬥頻仍,客籍不敵,最後紛紛遷往桃園一帶,

五股遂成閩人的天下。


成洲村內的西雲寺址,向有「金龜穴」的傳聞,光復後更流傳西雲岩形勢頗似南京紫金山,

不少黨國 大老陸續擇葬寺旁五股示範公墓內,以慰其思念故土的懷鄉情懷。

五股示範公墓內, 墓塋錯落之間 , 其實還存有不少古墓 ;

此次踏查 , 還頗有收穫…..

在前司法院長田炯錦墓的右手邊路旁, 接連有幾座古墳 ,

其中一座的林門郭太安人墓 , 因孝男的名字而吸引著筆者的關注 ;

按: 安人為宋徽宗時所定命婦封號。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為安人。

     明清則為六品官之妻的封號。

按: 林知義﹙1875~1952﹚字問漁,別號遂園末叟,林鼎梅長子,同時為竹塹詩人林占梅之侄,

書香門第,幼時即耳濡目染,受教於母親郭氏,八歲即熟讀四書,表現出超人一等的詩賦才情。

竹塹堡新竹縣城內西門街人。父親去世後,隨母遷居八里坌堡石土地公庄(今五股區) 落地生根,

之後並對新莊文教作出不少貢獻。 光緒十七年﹙1891﹚高中辛卯科秀才,被譽為楷法第一,

林知義在獲秀才功名後,設帳於稻江之步蘭亭,門下學生眾多。

1900年3月臺灣總督府授佩紳章。1907年錄用為五股區長,兼貴仔坑區長,

1920年任 私立臺灣商工學校講師,1921年至1927年任臺北第三高女習字科教務囑託。

1922年任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顧問,1930年捐款800給日本赤十字社,同年2月因有功

於地方公共事業而得授銀盃一組,5月日本赤十字社授其一等有功章。

為人風流儒雅,平居好賦詩,為瀛社一員,書法小字楷行書尤精妙,其墨蹟廣見於全台各地廟宇。

日治時期受聘出任台北州第三高等女學校習字教師, 在北台書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又有記載說 :

開山凌雲寺,俗稱內岩(巖),由謝建賢創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主祀南海觀音佛祖。

後來因為寺廟毀壞,主神便寄祀於西雲寺(外岩)。

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楊梅集資重建寺廟,迎回觀音佛祖。


  

清末年間因盜匪佔據凌雲寺,致使劉銘傳派兵焚毀。昭和二年(1927),林知義擔任管理人時

才募資重建,

明治四十四年,三重埔菜寮寶海法師得知大稻埕富商劉金波喪父,親訪說動其建新寺供養亡父,

林知義等捐出開山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土地,並建成凌雲禪寺。


可見當時林知義家族在五股地區擁有大片土地…..

 

而這位郭太安人, 正是林知義的母親 ;

葬在西雲寺旁 ,也就順理而成章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