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公園是由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四大展區中圓山公園、美術公園與新生公園部分整理而成。

大佳河濱公園部分因屬於行水區,必需復歸原使用目的,因此未被列入花博公園範圍。


花博公園時期,爭豔館改為會展中心供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租用,未來館2樓部分展品撤除,

並設置世博台北館,展覽上海世博的台北館。




風味館則改名為原民風味館,由原民會管理。

文化館、名人館則歸回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管理,設置民俗文化區與展覽館。

流行館暫時原地保留,養生館已回歸辦公室用途。



原舞蝶館部分此次重回才有機會入內觀賞…..

舞蝶館的造型,也有如一個曲面的竹籃,但是依照不同的觀看角度,也有如蛹,瓢蟲,

都是和花卉相關的意象,這是一個自然通風與採光的構造,




其結構為圓鋼管,下層為圓拱(arch),上層為網絡(net),組合出同樣竹籃編織的分割,

利用曲面形狀的力量,將鋼構的用量與深度減到最低,

其上方的屋面,是用明與暗的中空板,也是表現出竹籃的構圖。




如蝶蛹般外型的舞蝶館靜靜的座落在公園,猶如蝴蝶即將破蛹而出,

從外型看來,舞蝶館有如竹籃,從某個角度看來像蟲蛹、畚箕,另一個角度看來又像瓢蟲,

造型饒富創意,而屋面搭配斜走的網路編織出六角及三角型幾何圖像,更營造出諸多

蝴蝶縈繞飛舞的圖案。



負責設計的金光裕建築師事務所當初是以「一個地球,三千大千世界」 為構想,

將台北的特色,透過建案的設計,最徹底地表現出來。



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使用150萬個回收寶特瓶建造

九層樓高的展館,運用雨水回收裝置營造的水幕瀑布可以降低室內溫度、大陽能板產生的

電力可以轉換成LED照明的光源,




夜晚的環生方舟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絢麗耀眼,

環生方舟為環保永續做了最佳的示範,徹底的實踐環保3R原則—減量、回收、再利用……





這棟9層樓高、逾130公尺寬,以多達150萬支回收的廢棄寶特瓶為原料蓋成的綠建築,

從研發、設計到興建,整個團隊悉數由台灣年輕建築師黃謙智,率領他的『小智研發』

(MINIWIZ Sust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創意團隊一手包辦,



成功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全部由回收寶特瓶蓋出的建築,並寫下七項世界第一的紀錄。

環生方舟的設計理念蘊藏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智慧:為了讓建築物的興建也能達到

節能減碳的效果,設計師巧妙地結合了大自然的力量,透過陽光、空氣、水,讓外觀近似三角體,

俯瞰很像一塊蛋糕切片的建築體成為一個有機體:

隨著可隨意拆組的結構設計,方舟將在城市裡傳達對自然與環境的敬愛與尊重。


體現建築與天候、地域、人事相互調和的哲理,自然與人之間相生相息的圓融精神。

只是展覽結束後一直閒置在那 ;

何去何從似乎成為一道難解的習題 …….


是拆 ?

或是賦予其新的生命 ?

只能無語向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