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萣區位於高雄市的西北部,嘉南平原西南方,北隔二仁溪和

臺南市相望,行政區域南北狹長約6公里,由北往南分有白砂崙、

頂茄萣、下茄萣、崎漏(塭寮)四大聚落,

境內幾乎每處都與海洋及潟湖內海近在咫尺,

由潟湖興築起來的興達港是優良漁港,

與永安區的興達火力發電廠隔港嘴相望,

茄萣外海是絕佳魚場,故有居民倚以近海捕魚維生,

區內東側則為海、淡水養殖魚塭重鎮。

明萬曆三十年(1602),陳第與沈有容至東番(臺灣)剿倭,

歸後寫就千餘字的東番記。東番記云:

「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

堯海、打狗嶼、小淡水皆其居也。」

荷蘭人據臺初期的1624- 1625年間,測繪有「澎胡島至大員島、魍港、

堯港等地之海圖」,漁夫灣(Vissers baojj) 即堯港 ,漁夫角(de Vissers Caep)

即今頂茄萣至下茄萣一帶。

由此可知此時本區之地已有漁民聚居。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高拱乾纂的臺灣府志的水道及保甲記中已提到:

「臺灣縣…..文賢里一圖九甲 ( 內有海濱茄藤仔五甲 ) ……. 」

此也說明當地地名茄萣,可能由茄藤仔之名而來 ?

二仁溪河口因水流緩慢,泥沙粒徑較細。

該溪雖非大川,然河口淤積卻極為嚴重。

其排出的漂沙,南可達左營,北可達安平港,

對本區沙洲地形及目前濱海外水面下沙堤之生成,影響尤鉅。

沙洲與沙丘帶為本區主要聚落所在。

隨著歲月更替,建築物增加,原始地形以逐漸消滅。

然而,本區北迄白砂崙二仁溪口,

南迄興達港潮流口,西半原均為濱外沙洲。

荷據時期的地圖上已載有漁夫角一島,此即本區所在。

唯南北長近六公里的沙洲,早年當有缺口存在。

譬如頂茄萣與下茄萣原先可能係各位於一沙洲上,

此由嘉福里南測之稱為「港口仔」可為證明……

沙丘綿亙,風積地形亦極為常見。

沙丘地帶之西側因迎向海風,固坡度較和緩;東側背風,常坡度陡斜。

在白沙崙白雲寺附近、沙崙國小東側、華德工家西北的大垤及茄萣國中

東南側的媽祖婆山東緣,此種陡斜坡尤為明顯。

近年來土木大興,沙丘地形已經失去原貌。

白砂崙原本與頂茄萣、下茄萣共同奉祀媽祖,

後來乾隆四十二年(1777)頂、下茄萣因故分祀媽祖(頂茄萣賜福宮、

下茄萣金鑾宮),因白砂崙未參與其事,導致無神可拜。

後來乾隆四十六年(1781)有林姓先民從福建泉州來臺,

並攜帶聖母、四媽、中壇元帥等神尊,最後選擇在白砂崙住下。

即今萬福宮。

廟前有古厝一間,據了解為林仙保老宅;

林仙保(1935—2013),生於日治時期高雄州岡山郡湖內莊茄萣,

為高雄縣紅派大老,曾任茄萣農會總幹事、高雄縣議員、台灣省議員。

是昔日紅派大老,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為首的白派、綠營余家班的黑派,

在高雄縣政壇三分天下,且在地方政壇舉足輕重。

其子林益世曾任立法委員。

林仙保卸任民代後,淡出政壇,將政治版圖交棒給林益世。

林益世曾任立委,並參選過高雄縣長,

後來擔任行政院祕書長,地方紅派莫不寄予厚望。

後來因索賄貪瀆案鋃鐺入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