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原隸屬臺北市政府,1986年7月改隸教育部,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
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民國101年5月20日起由教育部改隸文化部。
開館之初主要作為陳列國父革命史蹟之用,並有部分展演活動;
現在則是國內具備最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
擁有國際知名的國家演藝廳;數千坪典雅美觀的展覽場所;設備新穎的多媒體影院、視聽中心、
演講廳 、中山講堂;藏書30餘萬冊的專業圖書館,及通性怡情的翠湖展演區和中山公園。
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
1964年開始籌建,並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全部面積共三萬五千坪。
園區被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南路與逸仙路所包圍。
該地在日治時期即規劃為大型都會公園用地。
1965年,蔣介石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名建築師王大閎之設計圖樣入選,
後又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特色而修正設計。
紀念館本體建築為唐朝風格,線條簡鍊,結合傳統與現代。
主要特色為其飛簷與正面入口。
該本體建築未完全仿古,例如並未採用斗拱,以小樑取代簷椽。
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
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獎勵。
民國94年(2005年)榮獲市民票選「北市十大建築」第六名。
入口大廳的國父銅像,本體高5.8公尺,總高8.9公尺,重16.7噸,
為美術家陳一帆教授作品。
銅像前方由中華民國國軍三軍儀隊站崗保衛,每小時執行衛兵交接儀式,目前也成為陸客來台
觀光重要的景點之一……
除了具紀念價值外,
也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為臺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
除了提供海內外人士瞻仰國父之用外;還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國父紀念館對面知名的餐廳……
招牌的顏色竟與紀念館鵝黃色的屋頂形成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