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位在台南舊城南郊,很多老台南的先人卜葬於此。
南山位在台南台地的西南邊陲,有竹溪自東向西,在南山的西側
不遠處注入台江內海。台地因竹溪漫流,切割出高低、起伏的地形,
乃名諸南山。
民國七○年代之前還有許多山巒、峭壁、斷崖、山谷地形。
有溪流迂迴盤旋蝕刻的地貌,坊間傳言,南山「結」出許多好風水,
堪輿師甚至明指誰的事功就是因為那一座祖墳庇蔭。
風水好,又在府城近郊,打從明鄭時期就是墓葬區。
早年,府城人的先人大都葬在南山,
而有不少名人和著名的家族的墓園……
陳震曜(1779-1852)字煥東,號星舟,原為嘉義縣人,
後遷府治(今臺南市)。參與續修《臺灣縣志》,
嘉慶十五年(1810),召試入選優貢生。
與拔貢生張青峰、黃汝濟、增生陳廷瑜等十餘人,創引心文社於東安坊呂祖廟,
每日對諸生講經,後改為書院。
嘉慶二十年(1815),回福建省,歷任建安、閩清、平和等縣教諭。
道光五年(1825),監理鰲(鼇)峰書院,助修《福建通志》,訪刻先儒遺書,士論譽之。
福州貢院淹水,濕氣很重,震曜募款拓建,並監督工役。
道光六年(1826),就職同安訓導,又提倡修纂縣志。
道光十二年(1832),嘉義發生張丙事變,隨軍返臺,辦理團練撫卹,以州同任職。
事平,數次上書府治陳情利弊,議請裁減戍兵、添募鄉勇、府治拓建外城及添造砲臺等事宜。
鳳山知縣禮重震曜,聘任主持鳳儀書院,當地文風不振,日集諸士講經論道。
其後,奉福建巡撫的命令,委同鳳山、嘉義知縣督辦采訪冊,送省治福州補修福建通志。
震曜鑑於各縣地圖疏漏錯誤頗多,建議先繪里堡分圖,然後再繪廳縣分圖,最後統繪全府地圖。
又曾議論鳳山縣轄區遼闊,自下淡水南岸至琅峤宜另建新縣。
沈葆楨巡臺時,震曜辭世已久,採納其意見而增設恆春縣。
由此可知,震曜所論足資經世臺灣政務。
道光十五年(1835),選授陜西寧羌州州同,在任約十年,勤政愛民。
道光二十四年(1844),代理城固知縣。
道光三十年(1850),因病返歸嘉義,兩袖清風,唯有書籍古帖而已。
咸豐二年(1852),卒於家,享壽七十三歲。
著《小滄桑外史》等五種未刊稿。
光緒八年(1882),士人奏請奉祀鄉賢祠,朝廷允許。
墓碑上刻著 :
咸豐甲寅 晉水 皇清誥授奉直大夫陝西甯羌知州 星舟陳公佳塋。
其旁另有一墓,墓主陳篤齋,為鄉賢陳震曜之父。
墓碑上刻著 : 嘉慶肆年臘月 晉江 皇清侍贈顯考 篤齋陳公墓。
碑旁有子孫「甘本堂餅舖」、「雙喜餅舖」所立的重建碑記。
乾隆十四年(1749)後的名宦祠鄉賢祠改建於大成門兩側。
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整修之後,原居左側之鄉賢祠空間改為
節孝祠與孝子祠,鄉賢祠乃與名宦祠合而為一。
鄉賢則僅王鳳來與陳震曜二人入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