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百年以前,這片墓地的範圍更廣大,俗稱「鬼仔山」,

也有轉寫為「桂子山」、「魁斗山」等詞,還有統稱「大南門郊外墓地」、

「南郊」,日治時期的「桶盤淺及鹽埕墓地」、

戰後的「台南市第一公墓」等稱呼。

南郊墓地屬於台南台地南方櫻丘沙丘群的一部分地形,

丘巒疊翠、視野廣闊,有竹溪河谷蜿蜒流經。

即使是今日,依然能清楚體會李仙得所說的土塚、坡面

與峽丘是什麼樣子。

傳統習俗中,興建墳墓得審慎擇址,並請堪輿師觀察與詮釋地理環境,

以取得一塊能幫助後代運勢更興旺的風水寶地。

像南郊這片丘陵起伏、居高得水的地形,在形家眼中即有藏風聚氣之勢,

所以是離府城市街最近的風水寶地,也很早就受台南地區

華人移民作為絕佳的墓葬之處。

經歷近400餘年發展,南郊墓地留下許多墳塚與地名,

見證人們持續活動的歷程。

有些地名就直接跟丘陵地勢有關,

如「大崙」、「二崙」一直到「五崙」,以及「石燭崙」、「曾蔡二姬崙」等。

有些地名聽起來則是很饒口,像「絲線吊銅鐘」、「將軍坐帳」、「烏鴉下田」、

「金盤搖珠」、「仙人拋網」等,這些則是龍脈結穴的巒頭風水之名,

是長久以來許多堪輿師解讀南郊地理環境的結果。

此外,「魁斗山」的地名是從「鬼仔山」、「桂子山」演變而來;

但選用「魁斗」二字,更刻意要連結「魁星踢斗」的典故。

魁星是主掌文運的神明,而城內的台南孔廟,就援引了南郊丘巒作為

其風水格局上的「案山」,如《續修台灣縣志》記載:

「魁斗山⋯⋯狀若三台星,為府學文廟拱案。」

1777年知府蔣元樞〈重修台灣府學圖說〉也記載:

「查南郊魁斗山,郡學之文筆峰也。」

南山公墓內的墳墓建築造型與裝飾也充滿時代特色。

境內的墳墓建築,以具有墓龜、墓肩、伸手、明堂等

格局的傳統漢式墳墓佔最多數量。

然多數均為原台南市區內所葬之墓,遷葬而來。

當中不乏多位先人合葬之所…….

此墓為石潯吳姓家族的家族墓。

搜尋相關人等均無相關資訊。

按 : 人閩始祖吳祭,字孝先,于唐代入閩。

吳祭十四世孫元益,字以謙,南宋中期(13世紀初)肇居福清石塘。

至二十三世孫吳從師,号十郎,明永樂三年(1405)由石塘村徙居

同安浔江開基,取石塘、潯江首字石浔潯爲村名。

吳從師率男佛乞、佛祖、護兄永甯,蔔居石潯,複娶傅留娘,

誕育三男佛樓、佛安、佛生。佛乞早逝,兄弟分爲四房柱,

裔孫人丁興旺,枝繁葉茂。

清代石潯吳姓以武功著稱:康熙時吳楠授官春江副将,後升南澳總兵;

其子武舉人吳有成任台灣千總、武舉人吳延英任守備;

雍正間有成子吳國英任銅山千總,曆升至遊擊、參将,贈中憲大夫;

道光時吳邦榮中武進士,其三落進士第保存至今;

咸豐間吳瑞興,從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任金門右營把總,署千總;

同治時吳鴻源任台灣水師副将,升任浙江處州總兵,中法戰争時臨危

受命任福建水師提督;

光緒時吳榮輝長期在浙江水師服務,後升任守備;

吳文龍任南澳總兵;吳永兆任澎湖遊擊……

清代同安武功之盛,以石潯村爲最。

然前述吳國英似非同一人,網路搜尋另得到

同治六年(1867)賞戴藍翎軍功六品遇缺儘先既選縣

福州府羅源縣訓導里人吳國英…..云爾。

或許為同一人 ?

另附葬之初敕雲騎衛吳振清應屬武職。

然墓碑為新刻,殊為可惜…..

石潯一地現應為

今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鎮石潯社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