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蘭大厝是台北市市定古蹟,是僅存少數清代古宅之一,芳蘭陳家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

在清嘉慶十一年(1806)建造芳蘭大厝,其後代又陸續建 造另兩座大宅,分別稱為新芳蘭

大厝與義芳居。

義芳居古厝,為陳朝來所建的宅第。



位於昔時臺北盆地邊陲,土名下內埔庄,靠蟾蜍山、芳蘭山與中埔山綿亙的山腳下。

所謂下內埔,相當於今日臺北市大安區南方邊陲地區,包括臥龍、虎嘯、鳳雛、群英、群賢、

芳和、青峰、黎元等里。



陳朝來乳名榮來,諡武善,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新康里,

為渡臺始祖陳振師養子。


按 : 陳振師乳名爍,諡文俊,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享年66歲。

陳振師幼年家境貧寒,九歲時隨親戚隻身渡海來臺,受僱於艋舺「芳蘭記船頭行」,充當雜役謀生。

經過多年的努力,後來接手經營芳蘭記船頭行,逐漸累積可觀的財富。


嘉慶十一年(1806年),陳振師在下內埔購建住宅,取名「芳蘭大厝」,以紀念使他發跡的

「芳蘭記」,並成為陳氏在臺灣基業的基礎。

芳蘭大厝興建後五年,陳振師的長子去世。為使人丁興旺,從家鄉認養甫出生數月的陳朝來。

陳朝來出生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卒於光緒六年(1880),享年六十一歲。

陳朝來繼承父志,一面務農,一面經商,至晚年事業有成。於是在光緒二年(1876年),選擇

芳蘭山西側山腳下,建造三合院宅第一座,取名「義芳居」,

以示:「義種禮耕穎川舊德,芳蘭馥桂淡地祈榮」。

義芳居古厝坐東南朝西北,為一單進多護龍的民居建築,

計由前埕、正身、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及銃櫃等空間所組成,是北部典型的「安溪厝」。


防禦系統嚴密是義芳居古厝的最大特色。

古厝四周的外牆,共設有二十四個銃眼,構成嚴密的火網。

義芳居也是三合院式住宅,為北部典型「安溪厝」,屋身為磚石堅厚的斗仔砌與銃孔密布,

呈現出強烈的防禦性格,

入口門面作凹壽設計,門楣上有「義芳居」泥塑匾額,廳口象徵福壽

雙全的透雕挑檐托木,護龍馬背山花剪黏花籃、簷下水車堵泥塑,昂揚的燕尾翹脊構成

古厝耀眼的裝飾。

芳蘭大厝格局俗稱正身帶雙護龍。建材採用台灣本地的石材與大陸運來的杉木與磚頭。

外牆水車垛以泥塑裝飾,門額及窗上亦有泥塑字樣,雖經歲月腐蝕,仍可見其精緻之手工藝術。

左右廂房多用臺北山區所產之砂岩建造,如今多已塌毀,只存局部殘跡。


嘉慶年間,陳振師擇福地建築『芳蘭大厝』,該地即以『芳蘭』為名,

後來所傳子孫眾多,便建立了『義芳居』、『玉芳居』,當地遂有『芳蘭三塊厝』之諺。

 

1895年「玉芳居」被台大徵收為校地,夷為平地,

「義芳居」則在陳家子孫奔走下,1989年經核定為三級古蹟,得以倖存,

另外,超過兩百年歷史的「芳蘭大厝」在1999年也被核定為古蹟,但因被台大徵收為校地,

所以由台灣大學負責維護修繕。

只是 , 十餘年過去了並無具體修葺 ?


筆者老家的古厝如果沒有拆除的話 ,

應該也是一棟漂亮的安溪厝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