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乾隆年間,位於福建安溪的高、張、林等三家族的祖先,離鄉背井飄洋過海來臺,

滿懷憧憬地從淡水河駛入新店溪到景美溪沿岸,開墾建立新家園。

漸漸的人口眾多起來,有的溯溪而上往來於木柵、深坑、石碇、新店。先民見此地山勢起伏,

宛如「拳頭」,故曰「拳頭母山」,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將該地命名為拳山堡,隸屬淡水廳。

光緒二十年(1894)地方士紳嫌名稱不雅,請求改為「文山秀氣」的「文山堡」。


深坑自清代中期起,到日治時期,就一直為北宜路的必經要站,

就水運而言,坐船自景美溪東行,至楓仔林(清代屬深坑),為河運終點。

陸運方面,自臺北六張犁越祖師公嶺,下得山來即達深坑,再向東走,則進入山區。

景美溪在楓子林以下的深坑河段,始見較窄之河階小平原 ,易於形成聚落或市街。


(顯考  諱家齊 高公佳城)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

乾隆年間,漢人自木柵溯景美溪而上,在此上岸開墾。

隨著墾民沿景美溪兩岸向東拓墾,深坑的重心漸往東栘,萬順寮渡口的地位漸為深坑街

的渡口所取代。至嘉慶初年,深坑街肆已然成形。

 (同治已丑年菊月   顯妣  諡懿德  黃媽王氏佳城)

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

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乾隆三十年(1765),因有泉州人張萬順開闢今萬順里一帶土地而得名。



(光緒壬午  顯妣  諱  楊媽陳氏之墓 )

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也造成了後來溪南五莊的建莊,

在溪北萬順寮地區墾務進行的同時,溪南的拓墾活動也已經展開。


(顯考  諱文明楊公  及媽陳氏二位坟墓 )

深坑庄,在日治時期轄屬臺北州文山郡。 深坑庄役場則設於內湖大字下的木柵小字,

管轄深坑子、土庫、升高坑、烏月、萬順寮、阿柔坑、萬盛、興福、內湖及坡內坑等十個

大字,轄域即今新北市深坑區及臺北市文山區。





位於草地尾福德坑早期 主要為鄭姓聚落,民國六、七○年代陸續徵收鄭家土地,

山坡地規畫富德公墓,較低的平地則為垃圾掩埋場

筆者小時候還曾經於清明當日 , 奔波於林近山頭的秘林之中 ,

只為省視祖先的墳墓……



(? ? 誥授淑人  黃媽張氏佳城)

民國七○年代陸續為祖先撿骨, 並集中於深坑第一公墓內的家族墓塔

之後的清明掃墓就集中於一處……

自從萌生對於古墓探訪的熱情後 , 也就習慣於掃墓之餘順便探視一下周遭 ;

看看是否有所謂古墓的存在 ?


儘管有所獲得, 卻也是聊備一格

其中年代最久遠得當屬一座同治年間的古墓, 以及另一座的誥授淑人墓。

巧的是這兩座古墓都是清溪黃氏一族…… 不知與深坑的黃氏是否有淵源 ?



山腳下有一規模較大的墳墓 , 則是民國六○年代所建 ,

因目前立有石燈籠 , 加上留有墓表 ,

因而可以大致知悉墓主人的背景由來




(顯妣  李沈罔市墓)

此人為李朝宗之夫人 , 而李朝宗其人據資料顯示於日治時期曾創立熱帶毒蛇植物研究所 ;

並開設製藥所 ,其間對於遭毒蛇咬傷治癒者不際其數云爾 ……

也是途經之餘, 順便記錄一下而已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