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地名最早出現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一份「請墾合約」中:「…又請墾淡水港荒埔壹所:

東至干豆口,西至長頸溪南,南至山,北至滬尾,立陳國起名字。…」從該合約內容可以判斷,

其所稱的「滬尾」位置約在今淡水鎮區內。

稍後(約在康熙雍正年間)在這塊「淡水港荒埔」的「滬尾」從事拓墾事業的是「施茂」墾號。

印證諸一份雍正十三年的賣地契:「本社界內有荒地一所,土名大屯仔山腳,西至海,南至戶尾

與施茂交界,北至小圭籠八連溪為界,四至界限明白…」。

台灣各地都有竿蓁地名, 以台北縣為例,淡水鎮有「芊蓁林」,雙溪鄉有「千蓁林」等。

學者認為,竿蓁的古字為 「菅蓁」,由於早期來台的移民識字有限,地名大多先有語音,後來

套用讀音相近的文字, 因此產生「 芊蓁林」的地名……

淡水竿蓁林地區是一個純樸保守的農村,先民約在3百年前渡海到滬尾港上岸開墾,

然而目前除了僅存的黃家古厝,多已傾圮或是改建,

位於竿蓁一街路口的淡水第一公墓自古就是墓葬之地, 所以理當有古墓的蹤跡 ;

只是前半段已公告禁葬並預定清塚 , 大抵已進行遷葬 ,

目前運動公園以內一帶尚保劉有一片墓地, 撥空前往探視, 果然發現一些古墓……


(光緒己  ?  故妣  諡貞琴黃門  吳氏墓 )







(五代祖  妣許媽謝門  省娘  老太夫人之佳城)



(顯考  顯妣  黃家公  媽六位之佳城)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