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定河舊名蚵殼港河,源於內木山溪及大竿林溪合流,兩岸皆山坡,任其依地勢地形漫流至現在的安一路,
向現在的火車站邊,小艇碼頭出海。
蚵殼港之地名由來,係出海口於今安和里、樂一里一帶,俗稱火窯仔,集蚵殼燒灰供建材用途而來。
所以命名是 : 蚵殼港河也就是現在的西定河 …….
早期居民利用溪流乘船,又因為在這裡可獲取牡蠣,興起養殖業,
「蚵殼」成為地方特色,故稱為「蚵殼港庄」。
牡蠣的河洛方言叫做「蚵仔」,日久之後,河口累積許多丟棄的「蚵(牡蠣)仔殼」,
所以這處河港出口處稱為「蚵殼港」。
蚵殼港,於日治時期之昭和六年,改訂地名為觀音町、寶町、西町三部份,
現中山區屬即西町部份,戰後分編為西平、西榮、西華、西定等四里,民國五十四年自西定里劃出西南岸部份成立西川里,
又六十三年再劃出西北部增設西康里。
民國六十七年三月廢西平里,併入西榮里。
沿河闢有西定路,銜接安一路及復興路為通港埠之重要交通幹線。
民國七十七年時,將西定河以東原隸屬安樂區的西康、西定、西華、西榮等4里劃歸中山區…….
西定路最醒目的建築物即聖心小學的天主堂 ,
粉紅色的外牆有著異國的風味…….
西榮社區一帶日治時期曾是柑仔會社設置之所在 ,
因而在巷弄中保存一些日式宿舍建築 ;
巷內曲曲折折 , 上上下下, 是基隆典型的社區聚落風貌。
西定河現今則多處受民生用水排放 及 工業廢水導致嚴重的惡臭 ;
西定路本身亦狹窄蜿蜒 , 不復見純樸的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