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8709.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基隆港在昔日稱為「雞籠港」或「雞籠灣」。

雞籠港在十七世紀即有外人足跡,西班牙人佔領台灣時就曾對雞籠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

清領時期後期,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基隆港的發展。

DSC08655.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56.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光緒12(1886),基隆港正式開放為商港。當時就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曾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台灣首富

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

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

DSC08688.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86.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日治時期,日本當局計劃將基隆建設成為台灣與日本本土的聯絡門戶,故基隆港正式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建設,

也就是從1899年到1944年間共五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戰爆發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佈

內港區內的礁石,並在外港陸續整建了大型造船廠及軍港、漁港區等設施,從碼頭貨棧到港區鐵路系統皆相當完備。

這五期的築港工程,奠定了日後基隆港的發展基礎……..

DSC08690.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1.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2.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3.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89.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同治年間編纂的《淡水廳志》中記載有雞籠八景 —-

鱟嶼凝煙、社寮曉日、海門澄清、杙峰聳翠、奎山聚雨、毬嶺匝雲、魴頂觀瀑、仙洞聽潮。

日治時期,許梓桑先生還據此寫下了八景詩。

DSC08694.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87.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許梓桑》鱟嶼凝煙

  雌雄鱟嶼海西東,毓秀鐘靈氣象同。樹色迷朦疑斷雨,憑欄一望碧煙籠。

DSC08701.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2.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0.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基隆港區內原有鱟公、鱟母兩座小島,以島形像鱟而得名,相傳島上經常霧氣瀰漫,凝結致雲,十分迷人。

但因橫隔港區,阻斷水路,因此較大的船隻都只能停在外港,日本人整修基隆港,在第二期築港工程時,

鱟公嶼被挖除、鱟母嶼則因填海造陸成爲市區之一部分。

 

此景也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

DSC08703.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4.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6.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7.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9.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8.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基隆過去曾被稱作「雞籠」,較少人知的還有另一個古名──「鱟江」,

而現今基隆海岸無鱟,此名僅存於基隆文人雅士的詩詞裡。

DSC08712.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13.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09.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10.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基隆曾經有個地名叫「鱟穴仔埔」,據說百年之前有相當數量的鱟在此生活,天氣變化時,會有鱟群離水爬到陸面,

而此傳說正符合成雙成對的鱟爬上沙灘產卵的習性,

而今「鱟穴仔埔」就在基隆文化中心現址。

DSC08705.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711.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之後也有用「鱟港」一詞,來雅稱基隆港的說法 ……..

DSC08698.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7.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6.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DSC08699.JPG - 午後  基隆港之天光雲影

如今, 在海洋廣場凝望向基隆港內的天光水影 ;

仍能讓人發出一些讚嘆 ,

作為新基隆八景而言,  似乎仍有其資格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