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紀載 : 雞籠港,距城東北二百五十里,離深水外洋十餘里。口門愈出愈闊,難以丈計。
深三丈零,兩邊沙線隱沒水底,宜防。三面皆山,獨北面為海,可泊大小船隻。出入不必候潮
。與福寧、沙埕、烽火,對峙,為北洋第一扼要。
其環列左右各嶼,離十里為雞籠嶼,周圍十餘里。八里桶盤嶼。又左十里獅毬嶼。右十里獨臺嶼、抬篙嶼。
又十五里香爐嶼。三十里雞心嶼、草嶼,即烏嶼。三十五里花矸嶼。
砲城在港北入口之地,荷蘭時築。俗呼「紅毛城」。設大雞籠汛。廳設澳保一。今又設海關。
康熙十二年,偽鄭毀雞籠城,恐我師進紮。二十二年二月,偽將何祐,復驅兵負士仍舊址築之,
並於大山別立老營以為犄角。道光二十一年,洋船犯此,砲折其桅破之(詳「石甫集」)。
咸豐四年,會匪黃位由廈門竄此。八年春,位餘黨復來游奕(詳見「兵燹」)。
和平島在清朝前期時稱『雞籠嶼』或『大雞籠嶼』,為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
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所在之一;
1870年為了要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今天的基隆嶼) 區隔,因此改名為『社寮嶼』,
即凱達格蘭人大雞籠社房舍聚集之島嶼的意思;
清末設社寮庄,隸基隆堡,日據之初仍沿舊制,
大正九年(1920) 改入基隆街,社寮大字,下分社寮、八尺門二小字,昭和六年十月一日,因工商繁盛,人口漸眾,
改字為町,社寮島改為社寮町,八尺門改為濱町。
光復後將社寮町改置社寮、和寮、平寮三里,島名亦改稱和平島。
昭和十年,完成之聯絡八尺門與社寮的跨海大橋,原名基隆橋,後改稱和平橋。
臺灣最早之造船廠,原為臺灣船塢公司,而臺灣造船公司(中國造船公司基隆總廠),即位在該島社尾、平寮里,
最早之水產試驗所亦在該里內,連接至桶盤嶼、中山仔嶼,現仍屬軍事要地,禁止開放。
面海部份為一片豆腐岩的海蝕平臺,風景奇佳,有千疊敷的奇景及荷蘭人留下的遺蹟番字洞,
其奇岩怪石,鄉人稱為皇帝殿,有如朝臣排立眾拱帝座之形狀。
即為知名的和平島風景區(現規劃為海角樂園) 。
和平島北端的岩岸,因常年受海蝕風化而形成許多奇石,貌似浴池、花瓣、梳妝台等。
分佈散落四周的石頭,又如同人頭一般,因此稱為萬人堆。
千疊敷的豆腐岩地形,為岩石常年受海潮侵蝕,變成一塊塊方形的岩石,
遠望活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佈,蔚為奇觀。
海濱公園內的海岸,有一處「蕃字洞」的歷史遺跡。洞內岩壁曾刻有荷蘭文字,
岩石屬於砂岩,毗鄰海邊,幾百年來受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洞內文字已風化剝落,原有荷蘭文字早已消失。
這裡又曾被和平島的國軍利用做為碉堡,加上歷年來好奇一遊的遊客觸摸及塗鴉,
或有故意塗寫外國文字,以混淆視聽。
蕃字洞的傳言是否屬實,已難考證…… (比較可能是荷據時期, 荷蘭人到此一遊的傑作 ?)
目前為了保護岩岸, 已禁止遊客入內………
對於 和平島的海岸美景, 詩人曾有詠嘆 :
《李逢時》人堆戰浪
不是長驅草木兵,直疑江上陣初成,嶙峋甲冑秋風起,盡日濤聲作戰聲。
《陳其寅》千敷疊翠
景觀人愛水雲區,遙指社寮千疊敷;蘚石綠波相映翠,弄潮賞勝笑相呼。
園區內有一座海水游泳池,是由九孔養殖池改建而成,以水道導引海水入池,因此池中常可見到小魚兒在身旁
一同悠遊,遊客可以享受在天然海域戲水的樂趣。
向晚時分, 從海角樂園望向基隆外港入口處的長堤,
以及更遠處的野柳岬岸 ,
在夕陽餘暉中輝閃著點點波光 ,
構成一片夕陽無限好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