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早在前清光緒年間,北迴鐵路宜蘭線尚未開設前 ; 先民因當時陸路交通不便,往來於臺北地區全靠基隆
河水路運送補給,瑞芳對外水運接駁渡口以柑仔瀨 , 就是現在的柑坪里(合稱內瑞芳) 已成為臺北地區往返
於噶瑪蘭(今之宜蘭)之間者的必經之地。
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
上山採金必先經由目前的柑坪里,適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商家鋪號名為「瑞芳」,
而其店店貨之日用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
由於往來者眾多,都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聚集同行,沿襲成名。
「瑞芳庄」在日據時代屬「基隆郡」管轄。
日治時期,基隆街(市)與瑞芳庄為「台北州」內除台北市外的兩大人口移入中心。
基隆的興起與港埠的修築及煤礦的開採有密切的關係,而瑞芳庄的興起則與金礦及煤礦的開採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當地的聚落形態,也由早期的農業散村,慢慢地轉變為大型的集村─煤礦聚落,
集中在幾個開採規模較大的礦坑口附近,以及各礦附近較寬廣的幾個河岸階地上……
逢甲路的一端是鎮公所,另一端為昔日的舊街,沿著舊街往前行,兩旁有許多舊式建築,
有義方商行、廖建芳古厝等,這條路是瑞芳對外聯繫道路。
前端通達九份、雙溪,後端與基隆銜接,是瑞芳早期主要街道。
廖建芳古厝是整條逢甲老街上僅次於義方居的特色建築,遍查資料皆找不著有關古厝的資料,
古厝矗立老街之上頗有鶴立雞群之勢,
其建築特色與老街其它建築迴異,並還算保存完整,有可觀之處。
義方居建於昭和初期,為改良式之二樓建築,一樓為閩南商店街有亭子腳之店鋪式,內部有中庭 之四合院狀;
二樓則為三合院式。整個外觀有一些巴洛克式的洗石子式樣。
李建興於昭和九年七月一日 成立瑞三礦業公司,而義方商行則為李家發號司令之處。
雖然商行由李建興先生一手創辦,但實為五兄弟共同經營,而兄弟間的合作各司長才 ,建立了李家的礦業王國。
在此前李建興是向日本三井煤礦包工(前身為福興煤礦),並無自己的礦業。
直到後來三井公司認為侯硐煤礦枯竭盤讓給李建興,這才成立瑞三礦業公司;
李建興先生帶領兄弟開採深層下的煤礦,果然較上層豐霈,
也因此奠定了李家今日的基業…….
位於瑞芳後火車站的瑞芳老街,因為深澳支線鐵路開通,一年來遊客數增加不少,
而在四周都是住宅和店家的老街裡,一間隱身在其中的土地公廟,其實已經有一百七十年以上的歷史
,也是龍安里重要的信仰中心。
瑞芳地區早期以礦業為主,而這間龍安祠,就成了礦工們要進去坑道裡之前,必來拜得一間廟,
以祈求在礦坑工作一切順利,能夠平安返家。
這座土地公廟,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是香火鼎盛,尤其過年期間,人聲鼎沸,
每年土地公生日的當天,廟方也會舉行殺豬公大拜拜,場面熱鬧滾滾。
瑞芳老街上有50年以上的香腸攤車及芋圓豆花老店,其古早味美食令人唇齒回味。
有一兩間街屋已重新修繕其立面 ,
但勢單而力孤……
穿梭在拱廊之間 , 才發現竟然還有昔日店舖蹤影 ;
靜靜地委身在其間 ………
這才是瑞芳老街—
最守舊的一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