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初,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壓力下,

原為平埔族的哆囉嘓社歸順,接受荷蘭間接統治,

當時人口僅約200人。

明鄭時期施行「寓兵於農」,建立許多軍屯村落,

明鄭降清之後,原有屯墾軍人被迫遷回中土,隨著渡臺人口

增加,逐漸發展成為漢人聚落。

據文獻記載,

清康熙33年(1694),哆囉嘓社已出現以漢人為主的「哆囉嘓庄」,

清乾隆25年(1760),已有哆囉嘓街之名。

日治時編為「台南府鹽水港店仔口支廳番社」,

嗣後,置卅郡街庄隸屬「台南卅新營郡」,名為「番社庄」,

光復後,設鄉命名時,以此地位於台南市東方山地,

境內又有「大凍山」,乃易名「東山鄉」,

此乃本鄉鄉名之由來。

陳按察,生於1886年,世居大客里,

1911年任番社區區長,頗得民望。

1921年番社信用組合成立,就首任組合長,貢獻良多,

日治時期行政改制,成立番社庄,仍任庄長,

至1937年日本軍閥侵華而辭職。

前大埔改良糖廍是1910年由日本人高橋常吉所創建,

初設一晝夜壓榨能力60英噸的蒸汽動力榨汁機,資本額25,000圓,

自此開啟東原地區機械製糖的歲月。

1912年1月,因經營不善轉售給柳營劉神嶽,後於同年7月賣給沖臺

製糖株式會社,後改為沖臺拓殖合資會社。1918年,沖臺拓殖製糖合資會社

將其在臺灣的糖業轉讓給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專心回到沖繩發展。

1925年,臺南製糖株式會社的經營狀況不佳,

東山在地仕紳陳按察和嘉義街陳際唐出資4.5萬日圓承接

前大埔改良糖廍,改名為「陳按察改良糖廍」。

改良糖廍是陳按察最為重要的事業之一,為家族累積不少財富,

也同時主導許多在地居民的就業機會,對其政治勢力的培植亦有不少助益,

影響了整個東山地區的發展。

(顯祖考 諱按察 陳府君之佳城 )

戰後當選台灣省參議會第一任參議員,

是當時台灣著名的仕紳,其住宅則號稱「小東山」,

不僅是當時名流雅士經常造訪聚會之處,

也在此決定東山建設的大小事。

陳按察曾主持火山碧雲寺寺務 20 年之久。

其子陳澄沂自日本留學歸國後於庄役所工作,

戰後被派任為東山鄉第一任鄉長。

其墓位於東山市區南郊,

其旁尚有其家族其他幾門古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