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區境內原為平埔族「和安雅」( Hoanya ) 系「哆囉嘓」
( Doroko ) 社聚居之地,此系有兩個支族「羅亞族」( Lloa )
和「阿里昆」( Arikun ),聚居地主要分佈於南投、彰化、
雲林、嘉義和台南市境內,


「哆囉嘓」社為「羅亞族」的六大社之一,
以東山及白河一小部份為其生活領域。

明鄭時期 ( 1669 ),鄭氏部將何替仔召集閩籍墾戶入墾
東山週邊土地,後來,漢人移居者日漸增多,並與平埔族民交易、
通婚成立新莊,乾隆 29 年出版之續修府志,始稱「哆囉嘓街」。

日治時編為「台南府鹽水港店仔口支廳番社」,
嗣後,置卅郡街庄隸屬「台南卅新營郡」,名為「番社庄」,

光復後,設鄉命名時,以此地位於台南市東方山地,
境內又有「大凍山」,乃易名「東山鄉」,
此乃本鄉鄉名之由來。

過去臺灣傳統農家通常會委託土礱間來碾稻穀,
並在青黃不接時向業者借貸,而在大正元年(1912)之後,由於
電動碾米機的普及使土礱間專業化。
然而由於土礱間良莠不齊,臺灣總督府因而在1930年代之後
開始輔導產業組合農業倉庫經營米穀輸出業務,
該碾米廠即在此一背景下設置。

昭和十年(1935)時總督府將稻米品種與等級重新分類
以及加強檢查制度,對傳統土礱間產生影響。


昭和十四年(1939年)5月頒布的「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
及昭和十六年(1941)12月頒布的「臺灣米穀應急措施令」,
分別規定必須由總督府統一收購輸出稻米與農家必須將自家用米
全數賣給政府,更進一步使得土礱間失去生存空間。

東山老街上仍存在一些私人設置的碾米工廠,
殘存著身影在舊街的一隅…….

東豐糧食工廠是其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