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清朝時期稱為叭哩沙湳,乃噶瑪蘭平埔族pressionowan社的漢譯,意思原為竹子,漢譯作叭哩沙湳。
而且,該社原址在宜蘭 縣五結鄉新店村婆羅辛仔宛一帶,可能道光二十年(1840)前後遷栘至三星。
然而,依據相關歷史文獻資料來看,叭哩沙湳地名可能早在這之前即已出現。
在漢人尚末進人宜蘭平原前,噶瑪蘭平埔族人早已定居這個地方,
而且沿著溪北、溪南的河道過著狩獵 捕角的生活。
漢人自1796年後大量移民宜蘭的同時,一批在彰化一帶受到漢人壓迫的平埔族人,阿里史、 阿束、月眉等流蕃,
也翻山越嶺來到宜蘭、羅東等地,這些流蕃當然會受到勢力強大的漢人族群壓迫, 而散落於羅東、蘇澳山邊等地,
這些人後來也成為拓墾三星土地的重要主力。
以宜蘭平原溪南而言,羅東有一個阿里史的地名,蘇澳也有一個,
三星的阿里史即是現在的拱照村一帶,以時問而言,羅東、蘇 澳的阿里史比較早出現,
因為後來這些阿里史的住民遷栘到三星鄉,使得三星鄉也有一個阿里史的地名 。
參照歷史文獻的記載,漢人對宜蘭平原的拓墾,由 於是自北而南,而後由東向西地進行,
所以蘭陽溪北邊的溪北地帶是最早拓墾的區域,再來就是溪南一 帶的土地,最後則是位處宜蘭平原西部的三星。
也就是說自道光年間開始,漢人的拓墾工作逐漸轉向容 易有洪水氾濫且是蘭陽溪行水區的三星。
這個屬於宜蘭平原扇頂部分的三星地區,由於其自然環境,族 群關係等因素,使得開墾的工作形成困難。
所以,此區域的拓墾,自道光以後,直到同治、光緒年間, 才在漢人與西部流蕃及少數噶瑪蘭平埔族人的
共同入墾的情形下,始得建立常態性聚落。
三星鄉拱照村,即宜48線上顯微宮附近的聚落,是一隘墾集村。
阿里史一名係來自台灣西部的巴則海平埔族,原遷徙於羅東阿里史庄,
同治年間,陳輝煌領導阿里史平埔族人進墾今三星鄉,在此建立隘墾城仔,乃稱之為阿里史城…….
主要聚落有『阿里史』、『田心』、『大坑』、『大湖』、『槍櫃城』等,
省道台七丙橫貫村內北部地區,較重要的河川及水利設施有大坑溪、電火溪、張公圍圳、第三阿里史圳、大坑排水等。
宜蘭監獄位在境內,其他機構有合作農場,廟宇則有供奉三宮大帝的顯微宮以及供奉玄天上帝的顯明宮。
同治初年,以陳輝煌為首的19位結首,率領熟番(平埔族人)和漢人己及當時彰化流番阿里史等社,約200餘人
正式大規模南下墾荒,以武力開發開闢叭哩沙喃沿山一帶(約今三星鄉的19 結地區);
當拓墾抵達到了張公圍、瓦瑤、大埔時;因已迫近泰雅族生番的活動區域,
而為了防禦泰雅族的攻擊,先後築了阿里史城、銃櫃城及三面城,並由各戶推壯丁以自衛,
從而開始了開拓三星地區的第一步……..
這裡原有陳輝煌的故居, 及陳輝煌元配( 陳進東的祖母 ) 的墳墓在鄉間小徑旁 ;
可惜現在都已不見 ;
不過, 據說陳輝煌的墓還在這裡附近的山林之中 , 應該也算是重要的人文資產 ;
可惜來訪的人, 多只為蔗田也得花田 ,
以及這一片水田雲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