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047.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林的開發是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左右,由粵人姜勝智、劉承豪等人,再向竹塹社通事什班取得墾批後,

才至芎林地區進行開墾。為拓展墾務,並於今廣福宮附近建立公館,以此為根據地。

據芎林文獻採訪錄的記載:

 

考九芎林官隘距城東四十里……使堵禦生番出擾。沿山一帶地埔於乾隆四十年至五十

 

年之間,由屯番懇戶錢什班批與姜勝智時,官隘之隘首為劉里益(劉承豪長子),……

 

DSC09020.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至乾隆五十年復有閩人、粵人陸續入墾,合力驅逐原住民。

 

可知開墾初期因位保護區中,常受生番侵擾,而墾成的田園又常被洪水沖毀。故再乾隆五十五年,正式設屯。

DSC05558.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5559.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5557.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乾隆五十五年(1788),此地正式設屯。由姜勝智為佃首,日後芎林地區的拓墾多由其主導下開展

芎林地區在道光年間大致已開發完成。乾隆四十年至嘉慶末年,九芎林公館,已成為當時芎林地區的主要中

 

心,並開發成為頭前溪中上游最大的市街及內山地區進墾的根據地。

 

DSC09019.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7.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1.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2.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嘉慶十五年後九芎林庄佃首由饒繼昌繼任,至道光初年,九芎林地區大部分已開發完成。

 

 

劉承豪與姜勝智為感謝三山國王於拓墾期間的保佑,於嘉慶五年與地方士紳集資興建,定名為「廣福宮」,

即「廣澤福佑」之意,亦有「廣佈神靈臨下有赫;福緣善慶惠我無疆」之意。

 

DSC09013.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4.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DSC09018.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6.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9015.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道光元年(1821),以錢什班所施山場公館之位置及劉承豪孫劉長亮加施地基六尺作為廟地,由九芎林庄經理人

黃克昌、何俊享、徐元華、劉維翰、劉嵩山、姜殿魁、林賢德、葉杯思、鄭家寶、劉珍亮等倡議改建。

 

其中,國王聖像仍安置於石壁潭,每年祭祀時在從中請出。

 

DSC04046.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4040.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道光六年1826),國王聖像曾被原住民所盜,有鑑於此,九芎林莊眾信士故將國王聖像恭請至九芎林國王宮供奉。

 

光緒二十一年(1895)農曆六月十六日,廟宇被日軍所燒毀。

因此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由經理人林學源、劉仕樑、劉仕確、陳貴進、林

 

文勝、劉仁超、徐宏春、劉朝品、姜紹清、劉仕祥等奔走努力下重建。

 

DSC04039.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廣福宮的信眾涵蓋芎林、文林、新鳳、中坑、水坑、上山、下山等七材,

是芎林鄉內活動力最強的廟宇,許多重要慶典或祭祀活動均以它為中心。

 

廟前保存了數方重要的碑記……

 

DSC04043.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4044.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九芎林地區在當時不僅是土地拓墾及商業中心,亦是竹塹城外重要文教中心,

文風鼎盛。每村皆有蒙館達二、三十所,39書房數亦有十所之多,遍佈各庄。

光緒二年,樹杞林人士鳩貲,建文林閣於九芍林,主祀「文昌帝君」,並為鄉人教讀之所,鄉人自擬為地方學官。

 

DSC04041.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DSC04042.JPG - 芎林  廣福宮  文林閣

 

 

當時除竹塹縣治外‧文風唯九芍林為最盛,蒙館竟達二、三十所,樹杞林堡內,凡三年歲科兩考,均有粵籍生童赴縣府試。

創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昔日文林閣也拆除改建,

往昔古色古香之風貌已不復見,今所見者乃改建後之廟貌…..

 

閣前的碑記刻文斑駁,

卻是見證芎林地區發展的重要文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