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214.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該廟的出現與金廣福墾拓有關,應是道光十五年之後。

據傳該宮所祀的觀音菩薩,原為粵籍墾首姜秀鑾自大陸奉迎而來。

當他與閩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開墾時,將神像攜入北埔,建一小寮奉祀。

由於開墾之初,與原住民爭戰屢有傷亡,墾民隘丁都會前往禱祝,祈求平安順利。

DSC00192.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13.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193.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其後番害漸息,姜秀鑾乃於道光二十(1846)改建為木造廟宇供奉,同年底姜秀鑾也逝世,享壽63歲。

此時的北埔與月眉兩庄田園開墾已達千餘甲,人口有千餘戶,市街形成,

北埔也在道光末年已經完成一座有城門與刺竹圍成之聚落。

 

DSC00194.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1.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197.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196.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慈天宮從初創迄今,依劇文獻可徵之記錄,迭有興修,

其中以姜秀鑾之長孫姜榮華於同治13(1874)的大改建為主,增築兩廊與前殿,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格局。

並且約在此年前後,該宮也並祀天上聖母與觀音菩薩,以後配祀諸神越多。

DSC00195.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2.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這種諸神合祀的情況,對慈天宮而言,正是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界限。

日人據台後,慈天宮部份曾做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使用,不久又改為北埔公學校教室用,

直到數年後,姜義豐墾號另捐贈校地才遷校,才恢復廟宇功能。

DSC00199.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10.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光復後,續有若干修繕,其中以民國60年全面修建,成為今日的面貌

慈天宮是北埔民間信仰與社群活動的具體表現,每年714日,慶祝中元,燃放水燈,熱鬧非凡。

DSC00198.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0.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中元普渡又各庄輪流,以姜義豐家族擔任總爐主,每年爐主則固定由姜義豐、何合昌等七家族輪流擔任,

六年一輪。慶祝規模之盛大,為其他地區少見。

DSC00208.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3.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廟內有數支雕有龍盤之石柱,甚為特殊,廟前有一對獅子,亦為石雕,極具特色。

 DSC00209.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11.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三川殿立面以砂岩雕刻為主要特色,步口檐廊的石雕蟠龍柱及中門石獅座極為古樸,

尤其左右蟠龍均採升龍造型,為台灣廟宇少有的做法。

DSC00207.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5.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DSC00206.JPG - 再訪---  北埔  慈天宮

廟內木作精彩,特別是吊筒上具有翅膀的飛天仙人豎材,頗值玩味。

另外,

廟內的二組二十四孝石柱,雕工流暢而有韻味,

亦為全台廟宇所僅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