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地區的開發約始於道光十四年(1834),
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
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負責開墾的任務。
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
金廣福墾號就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
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
姜家遂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新竹縣的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
大正十年(1921)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並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
華麗的姜氏家廟至大正十三年(1924)年竣工落成。
姜氏家廟猶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整體為兩堂兩廊兩橫屋規模。
祠內的彩繪、石雕及木雕非常精緻,因匠藝之不凡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姜氏家廟為法度嚴謹中展現華麗而細膩的祠廟建築物,座東朝西,朝向260度方位角,
其空間格局有嚴謹的規制與方位,包括臺基、牆身、石作、大木、鑿花、裝修、屋頂、裝飾、匾聯、彩繪等,
其建築形式與作法均頗有可觀之處,其建材與施作匠師之技藝表現亦具特色。
姜氏家廟的格局為左右對稱之「二堂二橫」建築,分金線(內外軸線)上由外而內分別有「前堂」、「中庭」、
「正堂」,正堂的兩側各設日井、月井及過水廊串連「左、右橫屋」,中庭左右兩側置「廊」串連正堂與前堂,
左右廊各自連接四垂亭再與兩廂廳堂相連。
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規劃,
木雕部分由徐清及徐春泉所主持,兩人雕工各具特色,人物生動活潑,令人嘆為觀止;
石雕部分則為辛阿救的作品,彩繪部分是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主筆,其擂金彩繪最為特別;
姜氏家廟最令人讚嘆的彩繪,出自邱玉坡、邱鎮邦父子之手。
邱玉坡及鎮邦父子出生於中國廣東省大埔縣橫溪鄉,
兩人因技藝不凡,在日治時期的桃竹苗一帶相當出名。
邱玉坡與鎮邦屬潮州客家人,或許因為族群相近,語言相通,因此在桃竹苗一帶客家地區有相當多的工作機會,
憑藉精湛的彩繪技術,讓邱氏父子的工資比一般工人高出數倍。
桃竹苗以外,邱氏父子也曾遠至花蓮、玉里等地執筆。
由於年代已久,多數財力豐裕的廟宇早已重繪,民宅重新粉刷的也不少,目前邱氏父子所留存的作品已不多見,
僅零星散佈在新竹縣北埔、竹東、關西、新埔一帶,桃園縣大溪、八德亦有鎮邦司的作品。
其中又以邱玉坡的擂金彩繪是一絕…….
邱玉坡在姜氏家廟留下國寶級的作品,也是目前全台僅存的作品。
祠內的建築工藝表現不凡,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亦是客籍匠師的代表作。
再度探訪, 家廟仍在修繕之中, 距離完工尚不知還要多久 ?
衷心期待姜氏家廟能早日完工,
讓有所仰慕的人可以
早日欣賞到其整體工藝非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