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市東南郊的十八尖山,是由十八個淺峰山頭連綿而成的丘陵地帶,因而得名。
十八尖山系屬金山面山勢綿延西來的崗陵,最高點在介壽亭附近,標高128.9公尺。
由此處遠眺,西北向可望見新竹市區,右邊是頭前、鳳山二溪,正前方是台灣海峽。
亦可向東南面瞭望大霸尖山、清泉五指山群峰與竹東方向流貫而來的頭前溪,視野極佳。
在清代,十八尖山因山勢翠鬱,層峰連綿,宛如屏風,故被訂為學宮(今成功里)之案山。
日治時期,知事永上止米郎(相當於縣長)為紀念日本昭和天皇登基,於昭和二年(1928)以官民合作方式
將新竹東方的十八尖山闢建為遊覽公園,即十八尖山森林公園。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面積四十萬坪,規模宏大,鄰近設施包括:新竹公園(今麗池公園)、新竹水源地(今自來水廠)、
新竹競馬場(今新竹高商)與新竹州立中學校(今新竹高中)、帝國天然瓦斯研究院(今新竹瓦斯公司)、高爾夫球場
(現為住宅區)。
公園規劃主要有循環車道與展望亭,山頂上有愛國婦人亭(今日幸福亭之前身)與汽車迴轉空間,展望視野佳。
台灣光復後,由國防部接收,旋即由新竹市政府闢建為新竹市第一號公園,取名「東山公園」重新開放。
此時的十八尖山森林公園儼然成為新竹市重要的遊覽地。
1937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十八尖山被日軍改建為防空要塞,關閉公園並禁止遊客涉入,得以保留原始風貌。
但也因為封山,使十八尖山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各種神怪之說流傳於坊間。
光復後山中要塞由國軍接管,此時仍禁止遊客進入。由於疏於管理整頓,十八尖山仍為一片荒山野林。
但近三十年來,新竹市發展起飛,市區不斷擴大,加上民國六十九年科學園區的設立,十八尖山獲得重視,
重新規劃整頓,民眾也開始上山從事休閒活動。
基於遊憩需求,市政府將十八尖山、高峰植物園、古奇峰風景區、青草湖等串聯成都會遊憩系統,
使十八尖山逐漸走向都會大型自然公園的新時代。
十八尖山地形坡度在海拔128.9公尺,佔地勢之利,景觀位置良好,林相茂密,為都市環境中可貴的自然資源。
此外,十八尖山境內有石觀音、寺廟等人文據點及宗教設施,亦是吸引遊客上山的因素。
十八尖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樹木高大,古木參天,沿途遍山茂林,花卉飄香,
行進於林廕道,上空氣清新怡人,且山內建築步道,運動設施俱全,不論清晨或傍晚,不吸引民眾前來,
從事戶外休閒活動,如:賞景休憩、登山眺望、體能活動、野餐烤肉、賞鳥或散步、踩自由車...等,
讓市民用緩慢的腳步,寧靜的心靈置身其中。
此外,市府與文化團體常於此舉辦假日文化廣場、史蹟文物解說活動,
更提供市民豐富的教育與遊憩資源。
每至假日,遊客如織,
不僅是新竹市知名景點,更是市民假日休閒的美麗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