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洪(1897-1944),中華民國的第一位台籍將軍,也是唯一一位台籍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生,他的生平,就是一本對日抗戰史,
鄒洪,字若虛,原名德寶,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鹿寮 坑人,新竹縣芎林鄉鄒姓來自中國廣東省五華縣,鄒洪的父親鄒石生,
原籍是五華縣華陽鄉人,遠祖傳承至鄒石生為第四代,年輕時從商,買賣有道,經營柑橘與茶葉致富。
鄒石生共育有八子四女,日本佔領台灣時,因為日人對既有住民軍事壓迫不斷,殘殺住民、強奪資產,讓他一度參加抗日義軍,
後來因失敗而遁隱鄉林,子女深受鄒石生抗日意識的薰陶,除了四子鄒洪之外,七子鄒滌之、八子鄒清之,也都曾陸續投入國軍
相當長的時間。
鄒洪童年時就讀竹東國民學校,鄒家長子鄒薌谿長鄒洪九歲,當時就讀於日本 大阪工業專門學校,所以順道將鄒洪帶至日本求學,
1910年鄒薌谿留學畢業後,將鄒洪帶至上海,鄒洪考入江蘇省第五中學,鄒薌谿則在中國工作服務,歷任大學教授與江蘇省崇仁縣縣長。
鄒氏家族對日本人在台灣的橫行深為痛恨,當時民國剛成立不久,亦面臨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
鄒洪深以為非從軍不足以完成自己理想,遂於1919年報考「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考入炮科。
畢業後,鄒洪25歲,一直以來,鄒洪本想以個人之力在台灣建立組織,將日本逐出台灣,
但眼見日本勢力如日中天,在台灣勢力更非旦夕可滅,遂決定參 加國民革命軍,從基層幹部做起,
1924年已出任第四師參謀…….
北伐歷經長衡、武漢、臨穎等激烈會戰,鄒洪屢經軍事歷練,也一路從營長、團長成為參謀長,
1927年寧漢分共後,1929年鄒洪調升第十一師少將參謀長,負責對桂系軍閥作戰,
第十一師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北伐的主力,也是國民革命軍的始創部隊,亦為骨幹中的骨幹,可見其被重視程度,
1932年,鄒洪改任第四十三師師長,參與江西剿共之役,成功穩住國軍根基,鄒洪也因此役升任中將。
抗戰爆發後,鄒洪於1939年任第二軍軍長,負責廣東一帶的對日抗戰事宜,被稱為「常勝將軍」。
同年年底,鄒洪奉上將薛岳之命馳援湖南長沙,與友軍合戰攻進長沙,史稱第三次長沙大捷,
鄒洪因此被拔擢為第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隔年一月, 鄒洪被賦予粵桂邊區總指揮重任,再度回廣東與日軍交戰,
但在四月積勞成疾,不幸染病,病危之際,仍不斷指導部屬重要軍機,
病逝後結束了短暫但對國家與民族充滿價值的一生,後追贈上將。
受鄒洪強烈影響,他的兩個弟弟鄒滌之與鄒清之,也都曾陸續報效軍營,
鄒滌之出生於1906年,曾就讀陸軍通信兵學校,後於陸軍工兵學校授課,對日抗戰爆發後加入國軍,
軍職最高曾任上校,後隨軍隊轉進來台,曾出任出任行政院諮議,後為民選第三屆新竹縣縣長。
鄒清之出生於1913年,曾就讀中國國立中央大學商學系,抗戰爆發後亦投身軍職,在粵桂邊區總指揮部,
先後擔任政治作戰與運輸器材採購工作,軍職最高曾任少將,曾任官派新竹縣縣長。
民國四十三年三月蔣公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選址於新竹中山公園(今為新竹動物園),
並親頒「忠勇聿昭」輓辭。
以紀念鄒將軍一生為國、鞠躬盡瘁的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