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504.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溫家原籍山西太原,後遷移到福建平和,再遷移到台灣通霄一帶,後移至竹塹北門。

從來台祖第十二世迄今的二十一世,前後已有十代人。

 

溫昌宗在日據時代曾擔任新竹州藥業組合長,杏春屬大批發商,營業範圍北至基隆,南到大甲、清水。

杏春鼎盛時期,在店幫忙的學徒前場和後場有二十多人。

目前溫昌宗後人持續經營北門街口的杏春藥房,由第三代八十歲的溫瑞坤接手。

 

DSC01510.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DSC01511.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根據張德南考證指出,溫昌成之子金湖(1904- 1950),約於1933年在北門街頂街(十八號) 另創杏春湖記,

其子溫天來在1950年將湖記改為德記,稍後遷到現址 (新復珍餅舖旁巷內) 營業,目前由第四代經營中。

 

DSC01503.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溫家會經營中藥材,應淵源於十六世的溫陳養……

溫陳養曾任清朝時代中路飛虎營吳光亮的隨軍醫師,不過,創建的年代仍以溫昌宗和溫昌成兩兄弟經營為始。

二兄弟的後人中,由老大金潭總其成,金江和金池負責批發業務,金河、金燦和金湖以零售為主。

溫金池在日治時代便取得藥種商執照。

 

DSC01501.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DSC01502.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杏春在新竹落腳,雖有過遷移,但都在北門街一帶,創業已有一百二十年之久。

 

 

DSC01498.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 , 杏春藥房都是桃竹苗中藥大批發商,

日治時期中藥材絕大部份由大陸進口,當時杏春所組的合資會社稅金一年就要繳交七千多日圓。

新竹鄰近地區的藥材,如竹東,就利用輕便車運送,那時北門街還有輕便車軌道,車站就在長和宮一帶的城北街頭,

比較近的藥商就派挑夫來挑,當時可說是杏春的全盛時期。

 

DSC01499.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DSC01500.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中日戰爭,從大陸購物的中藥材由戰爭後中斷,因而輾轉由第三國輸入,如香港、日本、韓國進口。

因為物資有限,當時就根據營業額採配給制度。

結果進入新竹的中藥,有百分之九十五配給杏春藥房,此舉還曾經引起同業的異議。

 

DSC01508.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DSC01509.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日治時期杏春藥房曾請北埔劉清漢醫師駐診。光復後有一段時間有外省籍的方天民駐診 ;

中醫師和藥房之間沒有聘僱關係,

藥房僅提供場地和餐食,醫師看診收患者給的紅包,藥房再根據中醫師所開的藥方賣藥,二者相互依存。

 

DSC01507.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溫瑞坤的父親溫金河曾經應考中醫師,雖知榜上有名,但因不願紅包孝敬因而沒有取得執業証照,

光復初期溫金河把資料送到南京檢覈通過而取得執業執照。

 

 

 DSC01505.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溫金河五十二歲過世後,生意就大不如前。

杏春藥房對藥材很堅持,直到今天仍堅持只賣純中藥。

藥房不論內外都古意十足,內部成排的藥罐和藥箱整齊的架在櫃上,濃郁的中藥香撲鼻而來,

仍保存著最傳統的中藥房型式。

 

 

DSC01506.JPG - 新竹  北門街  杏春藥局

 

 

 

店內有三塊古色古香的招牌,都是出自名仕手跡,

最裡面的杏春兩字,是清朝時代的手跡,書寫者不詳。

店內的杏春藥房四字,是日治時期溫家前往香港採購藥材時,委由當時的香港人李珮鳴之手。

至於門口前的杏春兩字,則是書家李小圃所書。

 

連店招都如此地古色古香…….

PS: 根據最新資訊,杏春藥行已結束營業,頗為可惜。

若能有文史工作者進駐,規劃為茶坊應該是不錯的安排。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