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是一個歷史悠久,傳裔眾多的望族。僅晉江、石獅洪氏就有68村,總人口6—7萬人。
晉江洪氏分佈主要在青陽鎮(現西園) 錢嶼、蓮嶼、梅嶼,及英林鎮,金井鎮,龍湖鎮一帶,稱“五十三鄉洪”。
英林洪氏更是最早入閩,傳裔眾多的一支。
據《英林洪氏族譜》記載:
一世始祖十四朝奉,妣郭氏恭人。公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緣黃巢、王仙芝作亂,
唐昭宗乾寧三年丙辰(896),錢繆剋復越州,時王審知自稱福建留後,因以將軍扈閩。
越四年丁巳(897)公偕二子從王審知入閩來泉,初居晉邑十四都湖北洪厝(即符卿郭冠山墓前),公幼習詩書;
諳熟山水,曾悟東山勝水煙霞雅趣,旋而移居厝跡前,殊猶未遂所願。因見英林地脈攬英山之勝概,
揖虺水之奇觀,故三遷而肇基英林,是為英林洪氏之始祖。
迨二子成立,遙念光州固始,乃以家事委二子,遂單騎而歸。
途中染病,卒于惠安,就地安葬在惠安縣南山前鄉湖坑山,穴名青草龍,又名白鶴現介。妣葬在固始縣。
十四朝奉肇基英林以來,迄今一千餘年,傳承三十五世,本村分南、北二社,七個房頭,人口近萬。
分支不僅遍佈泉州晉、南、惠、同、安、永、金諸邑,而且傳播閩、浙、贛、皖、粵、臺、港、澳,以及歐、美、
日和東南亞諸國,尤以旅居菲律賓者為多。
洪氏族大丁多,歷代名人仕宦者輩出不窮,忠勇廉節,文武兼資。舉其特出者如下:
據晉江英南譜注:英林洪氏五世祖文安公偕父經商,胥宇安徽定居焉。傳到四世孫洪皓,宋政和乙未科狀元及第,
官至徽猷閣大學士,綸音忠貫日月,三瑞流光。
據此,洪皓係英林始祖十四朝奉公派下第九世孫。
故傳衍自洪皓的同安洪氏(在全縣有109個村,人口3萬多人)、晉江嶼頭洪氏也屬英林派下宗支。
洪皓有三子,
長洪適,字景伯,與弟遵、邁先後中博學宏詞科,孝宗時歷遷司農少卿,權直學士院、
累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次洪遵,字景嚴,紹興十二年(1242)與兄洪適同中詞科,授正字,累進資政殿學士。
三洪邁,字景盧,紹興間中詞科,累遷左司員外郎,使金,知贛州、婺州,特遣敷文閣待制,以端明殿學士致仕。
著有《容齋隨筆》、《夷堅志》,並輯有《唐人萬首絕句》行於世。
相傳洪皓初官寧海主簿,代行縣令事,減賦稅,撫恤貧民,深得人心。
當年縣中荷花、桃、竹皆成連理,故名其居日三瑞堂,或説皓之三子適、遵、邁俱為學士,時人稱為三瑞,
故洪氏以為堂號至今。
英林洪氏不僅在晉江、南安、同安,廣東吳川、遂溪、廉江、赤坎、高州、電白、信宜,廣西合浦,
海南雷州等處有支派分佈,在臺灣也有許多傳裔。
據族譜統計,康熙、乾隆年間,英林北社十三至十四世遷臺者達207人,南社十一至十六世,遷臺者達347人。
現今在臺灣的洪氏有28萬人,
按臺灣人口比例排行第 15位,其中大半與晉江英林有淵源關係。
位於新竹青草湖邊的銀同 洪氏歷代之祖墓 , 從對聯中的英林( 誤植為黑林?) 派衍字句中,
有如此的聯想 ;
至於進一步的資訊則是闕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