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曆三十六年鄭克塽為了防禦清軍攻台,曾派兵遣將鞏固台灣北部防務。
為修築淡水、雞籠炮壘,曾徵召北番運糧,但是遭到反抗,鄭將陳絳征討之。
結果竹塹社番一部分,潛逃香山的牛埔山。
康熙末年閩人許、曾、葉三姓墾戶十餘人,曾企圖入墾,但是遭到竹塹社番殺害而中輟。
至乾隆年間,再有同安縣人吳祖,晉江人周某入墾,然而皆遭挫折。
後來有閩人潘、王二姓以「潘王春」為墾號,才成功的開墾此處。
嘉慶、道光年間,香山港與大陸之間的貿易日漸頻繁,漢人之入墾才漸漸增加。
然至道光年間香山地區之香山、鹽水港仍常發生番害。
道光十四年,墾號「金廣福」設民隘於香山地區的茄苳湖、南隘、鹽水港等地,以禦番拓墾。
昔日的香山庄轄域包括青草湖、牛埔、香山坑、茄苳湖、香山、海山罟、塩水港、南隘、楊寮、虎子山、浸水;
虎仔山聚落址在虎山里東部,聚落原址鄰近客雅溪北岸,目前已擴張至延平路北側,故其指涉地域已跨虎山和虎林二里。
虎仔山聚落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因聚落北側有一沙丘,岡阜平地凸起,
狀似臥虎,故名虎仔山。
浸水聚落亦係康熙末年王世傑拓墾集團所創建,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之一。
聚落址在浸水里東部中央,地當客雅溪和三姓公溪二溪天然堤的後背溼地,地勢低窪,雨季時常積水,故名浸水。
該兩處居民以楊姓族人為數最多…….
在浸水南街的南靈宮附近 , 保存了一處楊家古厝 ,
古厝中的祠堂建築頗具有特色 。
楊氏出自姬姓黃帝次子少昊之後裔。
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時(公元前781—771年)封為楊侯,其後裔以楊為姓。
楊氏入閩的一大衍派是唐末(885) 從河南省固始縣遷入閩南一帶的楊安公。
楊安公有二子,長者曰逸,次子曰肅。楊肅為同安、廈門肇基祖。
楊安入閩初至建寧、福州,後遷興化仙遊。公卒,葬在山梵之鳳形。
公卒後,楊家遷至泉州,最後楊安次子楊肅定居在南安郊尾,逐成為莆田、仙遊、晉江、南安、同安、廈門、
安溪、長泰等地,而後流入台灣、金門、港澳、東南亞等地成為當地楊氏的開基祖。
春秋時,晉滅羊舌氏,叔向子孫避亂居華陰(在今陝西),楊章生子三:
長子苞,為韓襄王將,守脩武,其後因居河內(在今河南北部);次子朗,為秦將, 封臨晉 君,因居馮翊(在今陝西);
三子款,秦上卿,子孫繁衍於陝西扶風、河南弘農,並為當地望族,尤以弘農為著,遂以「弘農」為其郡號。
東漢時,楊款裔孫楊震,品學俱優,有「關西孔子」之譽,
官荊州刺史時,昌邑令王密深夜謁見,贈金十斤,楊震正色告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風範眾仰,族人遂以「四知」為堂號。
南靈宮恭祀的主神為南府鯤鯓、靈安尊王及池府王爺,即清初庄內楊姓祖先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恭請來臺。
各主神自從駐駕浸水庄後,歷代神靈奉祀民家廳堂,
一直到民國四十三年時,由庄內先輩們開會提議建宮(即前舊宮),
數十年來,此宮遂為地方居民精神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