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328.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六腳鄉位於嘉義縣西部,北隔北港溪與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為鄰,東鄰新港鄉,東南連太保市,

西鄰東石鄉,南接朴子市。鄉公所位於蒜頭村。

DSC02298.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六腳鄉舊稱「六家佃庄」,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遂以六家佃庄稱之,

後因閩南語「家」與「腳」音近訛傳,遂改名「六腳佃」。

DSC02299.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0.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4.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日治時期(1901),分屬樸仔腳支廳「灣內區」、「六腳佃區」。

大正九年(1920) 台灣地方改制,廢區置庄,合灣內、六腳佃兩區及樸仔腳區之下雙溪、溪墘厝為「六腳庄」,

劃歸台南州東石郡管理,庄役場設於六腳,192189日遷至蒜頭。

DSC02301.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2.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3.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5.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戰後初期設置台南縣東石區六腳鄉,1950年改為嘉義縣六腳鄉至今。

呂姓入臺移墾嘉義縣之情況: 明、清二代,呂氏族人渡海來臺者甚多 , 其中來自福建漳州府者:

DSC02313.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8.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9.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清乾隆年間,龍溪縣境杏林保二三四都溪尾社人呂品三、呂開興兄弟,夥同楊姓人氏渡海來臺,在今六腳鄉開墾。

今嘉義縣六腳鄉六南村建有呂氏古宅,建於日治大正五年(1916), 即本篇介紹的古厝

DSC02306.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07.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0.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1.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2.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4.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六腳鄉呂姓人氏拜「呂賢王」,未建廟,信眾卜頭家爐主,輪流奉祀。

太保市水上鄉交界的大崙,也有許多呂姓聚落。 呂姓宗親在日治時代嘉義廳大崙庄,組有石口公會及呂謝媽會,

前者由三十戶呂姓組織,每年按戶輪流擔任爐主,後者又稱冬節會,由二十戶呂姓組織,置爐主一人,以上兩會

都屬於祖公會,都有附屬財產,收益充為祭祀經費。

DSC02325.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6.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4.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2.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3.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嘉義縣出身的呂姓知名人士,有呂憲發,曾任六腳鄉長。呂秀惠,曾連任三屆省議員。

按 :

炎帝的後裔呂伯夷曾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故受封「呂侯」,建立呂國(今河南省南陽西)。

其後裔有兩支,一為姜太公呂尚,輔佐了武王克殷,封於齊國,後裔或以呂為氏。

另一支為呂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原國名為姓。

 

DSC02316.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7.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5.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盧姓之由來,始於炎帝神農氏,氏生於姜水之濱(渭河支流),故以姜為姓。

及商齊太公六世孫齊文公有子高,高有孫小白,春秋時,姜傒與小白交厚,後小白之兄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

傒聯合其它大臣,平定內亂,殺公孫無知,迎立小白為齊桓公

DSC02318.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19.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1.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齊桓公為表彰傒之功勞,封傒為齊國上卿,并賜祖父之名高為傒之姓,食邑於盧(今山東長清縣西南)

子孫為盧氏,是為盧之始。

 

 姜、高、盧、呂實同出一源。

DSC02320.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據氏族志略 : 姜姓,四岳之苗裔也,與申、呂、許皆姜姓。四岳佐禹有功,或封於申,或封子呂,故太公謂之呂望。

文王得子渭濱,以為太師,股肱周室,相武王克商,封子營邱,即今臨淄縣是也。

這也就是古厝門額上「渭濱衍派」的淵源典故……

DSC02325.JPG - 六腳  呂家古厝DSC02326.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古厝旁的順天宮奉祀五府千歲之李王爺,據傳係由大陸迎來香火,奉於民宅當為護境神,神通廣大,庇境佑民,

信徒每有祈願,均甚應驗,至乾隆初期,有善信楊巷爹者,妻患乳疾,乃向王爺祈願,若能治癒該疾,即雕王爺金身以謝

至光緒十七年(1891),有志呂梓現主倡醵金,擇吉現今呂國棟村長宅前右側,創建廟宇。

DSC02328.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大正五年(1916)失修傾損,乃呂升平倡議庄民重興廟宇,並負責設計廟規,遷徙現址擴建。

大正十二年(1923),呂永長再倡首發動庄民協力搬運廟前池堀土,添舖廟庭,然後改造為乾燥庭,

DSC02327.JPG - 六腳  呂家古厝

民國五十一年(1962),當任村長呂國棟發起廟宇兩旁鋪造磚落,因而成就今日之廟貌。

由此看來, 呂姓在當地確實是望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