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鄉早期是洪雅族(Hoanya)羅亞(Lloa)

支族他里霧社(Talivu)活動範圍,在荷據時期(1624)有閩客漢人

移民來臺開墾的紀錄,

當時荷蘭人築「埤」儲水,時人稱為「紅毛埤」;

日治初期置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各設役場,

茄苳腳隸屬於當時之嘉義縣斗六支廳,

大埤頭區隸屬當時之嘉義縣土庫支廳,

1920年10月1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

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始合併為「大埤庄」,

劃歸台南州斗六郡管轄,

戰後正式改稱為「大埤鄉」。

大埤地名的由來,大埤舊稱為「大埤頭」。

有一種說法是荷蘭人殖民台灣時期,在大埤建造一個水埤,

被稱為「紅毛埤」。

明鄭時期,已經有漢人來雲林拓墾,

文獻目前記載是蔡、黃二姓開拓了大埤地區。

康熙年間大埤各個聚落其實都逐漸浮現,

到了乾隆年間,大埤地區幾乎拓墾完畢。

除了閩南移民外,也要注意大埤地區也有不少客家移民,

只是在清代拓墾時,閩南勢力較強,就逐漸成為「福佬客」。

張、劉為大埤的大姓,是最早到大埤開墾的廣東客家人。

前者是廣東惠州陸豐,後者則是廣東饒平。

「埔羌崙」就是豐岡村的舊地名,

以前豐岡村長著許多埔羌樹,又在村頭有一小山崙,

所以稱作「埔羌崙」,

在一百多年前,埔羌崙因為臨進北港溪,交通便利,

曾經是個人口集中的村落,

張姓和劉姓是村裡

人數最多的姓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