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舊名『羌仔寮』,因往昔地未闢時,一帶為羌群棲息之地 ,曾因獵羌者搭茅寮居住在此,
後來發展成村莊,而得名。 大正九年(1920) 改羌子寮為鹿谷,蓋已羌仔與鹿相似,且境內為
濁水溪支流所切割,多溪谷地形,故得稱。
清雍正年間,始有漢人入山製焙蒔茶,因當時生番有掠人頭的陋習,須先經通譯居間議明。
乾隆五,六年間,漳州人程志成率壯丁十二人,由林圮埔沿濁水西左岸進入番仔寮,開墾荒地,
十餘年之披荊斬棘,拓地到大坵園一帶,卻遭土番殺害而中止開發,
至乾隆二十二年,再由泉州人許廷瑄率眾,由林圮埔向東開疆闢土,越過東埔納溪,首達粗坑,
即就地取用竹木茅草搭建蓬寮棲身,以為開發據點,
再繼續向將羌仔寮,坪仔頂,車光寮,小半天,內樹皮,大水堀等六庄拓地墾殖。
林鳳池(1819-1866),清沙連保大坪頂粗坑莊(今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人,
早年師從社寮莊張煥文,後設帳授徒,學生有陳上達、林昆漢、張文秀等人。
咸豐五年(1855)以彰化縣學附生身分考取乙卯科第九十名舉人,福建巡撫呂全孫為其立「文魁」匾額,
後與訓導陳希亮勸捐重修沙連保連興宮。
會試後於咸豐八年(1858)授為內閣中書。
而因為考取功名,其祖父林傑追封為文林郎,父林學石(溫恭)勒封為徵仕郎。
據說林鳳池前往福建考鄉試乃因為老師張煥文提議,但家中經濟不好,後得鄉親贊助方可成行,
而後在福建結識宗親,日後衣錦榮歸時得到這位宗親所贈的36株武夷山軟枝烏龍種茶苗,
這36株中,林鳳池於小半天、清水溝與自宅各種4株,剩餘24株則分送給贊助過他的鄉親,
即是凍頂烏龍茶的來源。
村民口述林舉人上京赴考,因路途遙遠盜賊眾多,惟恐遇害,
便於大陸請求祖師庇祐,祖師神威顯赫,庇祐祖師路途平安,
林舉人因此自大陸奉請祖師來台供奉。
至今該慚愧祖師神像,仍供奉在鹿谷初鄉林鳳池舉人祖厝中,為初鄉村的信仰中心,
並為村民敬奉為當地境主。如今村民亦合心齊力為祖師籌建廟宇中。
林家古厝即林鳳池舉人祖厝 , 可惜已有修建 , 不復舊貌…….
院埕前兩側的旗杆座說明了古厝的背景。
與google 地圖索引到的位置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