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區作為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及首都核心區,源自清代臺北建城而
興起,後歷經日治時期現代化風潮,大規模建設都市政策,並在國府時期
以其為中心點,向外涵蓋到艋舺北部(今日萬壽、福星二里)和三板橋
(華山地區),加上始於日治時期金融業的發展、臺北車站及周邊多條公車
路線行經,搭配中華商場和城中市場周邊商家,
而成為大臺北重要中心商業區。
區域內有多個中央行政機關座落於此,
並以總統府為中心,劃定博愛特區,訂定許多
管制措施。
司法大廈,原稱台北高等法院,
現今中華民國司法院所在地,是一棟衙署建築。
司法大廈是一座以「日」字型平面設計的4層高建築,
為台灣總督府營繕課建築師井手薰的作品,屬折衷主義建築,
以鋼筋混凝土作為結構,外牆貼有淺綠色的毛面面磚;委託
台北桂商會、池田組於1929年起造、1934年落成。
最初的司法大廈作為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檢察局
及台北地方法院使用;隨著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司法大廈遂作為司法院辦公大樓使用至今。
由建築師井手薰所設計的司法大廈,屬折衷主義建築,
以仿羅馬風格搭配日本趣味風格設計,帶有些許文藝復興氣息,
屬於過渡期建築的司法大廈,捨棄了繁複、華麗的建築設計,
改以簡潔、明朗的設計風格。從正面看去司法大廈,鐘樓底部的
外型以簡化山牆設計,運用幾何圖形呈現被稱為「鳳梨花」
的菱形格樣式;
二樓的窗戶下方,使用了融合桂冠花環、竹節的
圖形作為造型;一樓門廊的外型,則以伊斯蘭教的三圓心弧拱搭配
裝飾有羅曼式花的雙柱呈現;
外牆部分的淺綠色毛面的面磚,則具有防反光、防空效果。
位於中央塔、高達31.8公尺的興亞式屋頂,
則是司法大廈外觀上的最大特點,位於中央塔的興亞式屋頂
為一座八角形的尖頂,屋頂四周呈現出波浪曲線,略帶有
中國建築的風格;
這座興亞式屋頂,除能展現司法大廈作為司法機關建築的
權威性外,也認為隱含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意圖…….
司法大廈對於大理石的採用,
也成為了台灣建築史上
前所未見的先例,也被認為具有
高度的指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