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719.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泉州,簡稱泉或鯉,又稱刺桐城、清源、溫陵,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

是閩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北宋時期,泉州經濟更加繁榮。皇佑年間(1049–1054)「泉州城內畫坊八十,生齒無慮五十萬」 ,

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

所產綾羅綢緞和絹傘絹扇與青白瓷器、生鐵、銅鼎、鐵針、銅瓦以及糖、酒、茶葉、桂元干、桂林干、

紙張等,都是出口外銷商品。造船技術更加精良,已能造出遠洋大海舶。

1280px-Quanzhou_Dejimen_Yizhi_20120229-1.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元佑二年(1087),宋朝政府在泉州設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推動刺桐港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

到北宋後期,泉州的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

南宋時期,皇室偏安,泉州距杭州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設備齊全,乘航平穩,加上舟師水手善於識天象,

辨水道,並用指南針導航,所以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

1280px-Quanzhou_Dejimen_Yizhi_20120229-4.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據《諸蕃志》記載,

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

使刺桐港 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

南宋時任太守遊九功正組織人員拓地增築翼城,沿江為蔽,以石成之。

元至正十二年(1352),監郡偰玉立又拓南羅城,把原城墻圍長20里擴為30里,改鎮南門為德濟門。

1280px-Quanzhou_Dejimen_Yizhi_20120229-3.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據清.道光《晉江縣誌》載:

泉州城牆始建于唐代,南宋.紹定三年(1230),郡守遊九功築泉州翼城,在泉州鎮南門沿江為蔽成石城。

該城基寬八尺,高盈丈,長四百三十八丈。元.至正十二年(1352),監郡偰玉立廢羅城之鎮南門,徑就翼城拓建。

內外皆石,南門曰德濟。明、清兩代,城屢有修葺。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泉州市政當局多次大肆拆城,惟德濟門留存,直至1948年毀於大火,其址遂埋地下。

DSC09718.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宋元至清代的泉州德濟門遺址,位於鯉城區天后宮正大門前,被埋藏在地下,距地面3米左右呈壘石結構。

古城門的位置與天后宮的大門錯開,符合閩南『大門不能對小門』的風俗。

DSC09720.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遺址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德濟門由德濟門羅城的南門和甕城門組合起來。

遺址挖掘出土明代碑刻、古城門蓋、修城官磚、抱鼓石、統管、一門古炮、三門殘缺的大炮和宗教石刻。

遺址總面積約二千五百平方米,分城門、城垣、城牆基址和月城城門、城垣基址兩部分,結構完整、氣勢恢巨集;

城內有條內河流,這條河通過德濟門排到外面的護城河。

在通道的上面還有一座內河橋叫做城中橋……

3320841775232951290.jpg - 泉州  德濟門遺址

2001年德濟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和資料整理,彌補了泉州沒有古城門的缺憾,

對海交史、城市建築、泉州宗教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