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區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群的西拉雅系目加溜灣社的生活區域,
因有曾文溪的流經,故自古農業發達,且為通往東側大武壠社的
交通孔道,在清領時期已逐漸成為地方經濟中心。
日治時期配合鐵公路的興建和善化糖廠的開設,
交通日趨方便並呈現商業繁榮景象。
日治時期1895年日本殖民當局先在此設置「曾文兵站司令部」,
軍事管轄善化里「東堡」及「西堡」;
1896年劃歸「曾文憲兵屯兵所」,
同年開始實施文民統治,改為「灣裡辦務署」。
1898年編入「大目降辦務署」,改為「灣裡辦務支署」。
1901年全臺分為二十廳,在台南廳灣裡支廳下分善化東里區及灣裡區,
設區長統轄,並設置了鐵路車站灣裡驛。
大正九年(1920) 7月,日本將臺灣改為五州二廳,
行政區劃改為州、郡市、街庄,善化庄屬臺南州新化郡。
善化庄下轄善化、曾文、六分寮、東勢寮、北子店、茄拔、
小新營、坐駕等8個大字。
1940年,善化庄改制為「善化街」。
戰後1945年10月,隸屬臺南縣新化區善化鎮。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乃是台灣大量推廣種蔗,
並由民營業者投資設廠和邁入工業化製糖的年代,盛產的砂糖和
加工後的糖產有逾半的比例,是運銷至日本本土去。
廿世紀中葉時的台灣,到處遍布有蔗田和糖廍、製糖所,
就整個台灣而言;
在日治期間,大概僅基隆地方甚少見有蔗田、糖廍或製糖所,
嘉南地區更是設立有多座規模龐大的製糖所。
甘藷粉為善化特產之一,因此善化成為甘藷粉王國。
甘藷粉需經過濾,沈澱手續,故亦名澱粉。
甘藷粉製造工廠自日治末期,集中於善化,幾佔全臺首位。
而產量曾達年產一五○○公噸,亦佔最高位。
澱粉工廠,最早創設者當推允成澱粉工廠,
最多時善化曾有十餘家粉廠之多,
其中以玉成澱粉工廠之規模最大,年產量亦最多。
不過20多年來,善化地區的澱粉業早面臨由盛而衰窘況,
包括經濟發展環境意識提高,粉間製程的有機廢水臭味問題
及成本問題,現在幾乎都遠從越南、泰國進口澱粉。
最後在台灣加工製成粉圓、粉粿、肉丸等產品,
現今在善化澱粉廠,已僅剩2至3間。
位於建國路上尚存有販賣澱粉的店家,
而位於慶安宮旁的二層樓日式建築,
據推測,應是昔日某粉廠的附屬建物,
或為事務所,或為私邸,
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