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878.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為了保護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風貌,市政府曾先後組織了三次關于古城保護的專項規劃。

在這些規劃的指導下,陸續實施了涂門街、東街、新門街、北門街、南俊巷、莊府巷、城南片、鐘樓片區、

西街保護整治等保護建設工程和中山路的保護性整治,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DSC09854.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2006109日,該局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對古城保護整治規劃進行討論,

根據各方意見和建議,規劃編制單位對原規劃成果進行了修改完善。

 

DSC09857.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58.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在此次修改中,增加了一些內容,其中包括︰

確定了15條的歷史街巷(西街、裴巷、新路埕、花巷、玉犀巷、新府口、後巷、鎮撫巷、敷仁巷、承天巷、

西邊巷、掛壇巷、義全後街、馬阪巷和金魚巷),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要求;

DSC09860.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確定5片歷史保護街區

(分別為中山路歷史街區,舊館驛歷史街區,文廟、後城歷史街區,開元寺台魁巷街區,城南聚寶街區),

並提出規劃要求;劃定古城保護的範圍。

DSC09859.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老城區中,現存的名人故居除了李贄故居、施瑯故宅等 6處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外,

還有15處未列入文保級別,但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是老城區歷史文化資源的精華。

DSC09868.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56.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

沿街有清淨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文化遺存。

DSC09869.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東觀西台原來是泉州清代狀元吳魯的府邸;

而祖閭蘇這片古民居則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蘇頌後裔形成的聚居地。

胭脂巷的原名叫燕支巷,元朝時居住著一支由同安蘇頌第十世孫蘇唐舍為避難而遷居泉州的家族,

其後人世代安居于此,成為了蘇氏一條街,因此被稱為蘇氏祖閭。

DSC09870.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71.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在東街有一條第三巷。從第三巷裏右拐是唐衙口,據說是唐朝時位處縣衙門口而得名。

小小的唐衙口不長,卻緊連著兩大將軍府,而且都是清朝的重臣。一位是施瑯、一位是萬正色。

施瑯是晉江衙口人,因收復臺灣而名垂青史。

萬正色,因平定三藩之亂有功,官至福建水師提督、陸路提督。

DSC09873.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72.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76.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77.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萬正色故宅在泉州也是非常有名的名人故居。

其建築為三進五開間雙護厝,佈局嚴謹、規模宏大,是清代建築的精品。

桂壇巷位於泉州市舊城區東南部,從南俊巷至伯府埕。因該巷有一座桂壇宮,故得名;

老範志大厝也在這裏……

DSC09874.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DSC09875.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金魚巷裏有三處名人故居,分別是李功藏、傅維早以及吳桂生的故居。

通政巷則是官至南京通政使的張苗府第所在之巷弄 ;

DSC09878.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西街井亭巷中段以東,有條約200米長的古巷,稱古榕巷。

相傳此巷原有一株千年古榕,如今樹已不見蹤跡,只有巷名尚存坊間。

據《晉江縣誌》記載,乾隆初,此巷稱后街,

到光緒年間,包括舊館驛在內,才合稱古榕里 ……

DSC09861.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明代宣德年間,出身池店的李五富甲一方后,

在泉郡城內古榕巷后街,大興土木,建了一座九落大厝。

西街上,舊館驛巷曾是泉州清源驛的所在地,通往京城的信使在這裡打尖住店、更換馬匹;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巷子裏出了龔顯鶴、王海文兩位京官,平日裏車馬當道。

DSC09855.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鎮撫巷內,有兩座住房,各三開間,三進深,還有護厝、書房、花園等,占地1畝多,

為清咸豐年間(1851-1861)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黃宗漢的府第。

DSC09833.JPG - 泉州的人文巷弄

西街116號宋宅(洲紫新筑)原為粘姓府第,1912年菲律賓華僑宋文圃購買改建,1915年完工。

建筑臨街大厝為三開間雙護厝。

名人的故宅依街巷而存,街巷因名人故居而興盛。

古街巷也因而變得生動起來、豐滿起來。

 ( ps: 行旅匆匆 ,未能一一索驥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