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295.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安海古名灣海,因其海域有九十九曲。唐開元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

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DSC00297.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北宋建炎四年設石井鎮設鎮監稅由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

宋初安連濟望族以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呂惠卿,以及兵部尚書的高惠連三大家族相繼遷入,

並且三家又互為聯姻。安海最興盛時期有高,安,黃,葉,李五大家族。

DSC00295.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96.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元改安海為都,屬於晉江治下,為八都之一,

明永樂二年修昭惠廟,嘉靖四年,建玄壇宮,隆慶四年,建霽雲殿,萬曆七年建天妃觀,建忠義廟,

天啟三年,修龍山寺,崇禎元年,海盜鄭芝龍接受明廷招安並置宅於安平靖西境附近。

崇禎三年,芝龍之子鄭成功七歲自日本回國,鄭成功十八歲奉父母之命結婚。

DSC00299.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98.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順治十三年清朝定遠大將軍濟度率領水師從泉州港攻廈門思明及金門後被鄭軍擊敗,敗退安平港時

在安海鎮區焚燒多個村莊,安平港再次遭到嚴重破壞。

DSC00300.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93.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康熙十九年安海復界,雍正七年設鴻江澳口館,於現安海朝天巷內,

鴉片戰爭以後,因廈門作為對外「五口通商」口岸。取代了泉州中心港口的位置,降低了安平港地理價值。

但安平港直至共和國成立之前,仍然是泉南百姓渡台、出洋的重要口岸。

DSC00294.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清廷在收復臺灣後於康熙二十四(1685)年在廈門設立海關,

安海港的貨物及渡臺人員經廈門港轉口到臺灣、臺南的安平港。

廈門港需轉內陸的客貨也從安海港轉口輸入內地。

DSC00286.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85.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由於安海港口、商埠的繁榮,清雍正七年(1729)設立戶部稅館,曰:鴻江澳。

正如《安海志》所載:安海港成為廈門客貨轉口之要港。

特別是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開放臺灣鹿港與大陸蚶江對渡以來,安海對臺貿易盡得天時、地利及人和,

港口的吞吐量及商埠集散功能進入全盛的黃金發展期。

DSC00292.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87.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89.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88.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地處南安南部的水頭鎮,因世界級的石材產業中心而聞名。

對泉州而言,水頭是南翼新城的中心;對南安而言,水頭是南安經濟的中心。

南安古港有金雞、水頭、石井三處。

DSC00291.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DSC00290.JPG - 石井水頭  舊街風情

其中水頭港在縣南三十公里處,大盈溪入海口,隔安海港與晉江安海(古安平)鎮相望。

唐時泉州海上貿易多從南港安平放洋,水頭是其重要的貨物輔助集散地。

宋泉州北港(後渚港) 興起,安平港漸次式微,水頭港也隨之衰落。

港口淤積嚴重,港道狹小,僅百噸左右的木船可通。

從安平橋進入水頭鎮, 迎接的是一條舊街衢 ,

街屋零落 ,

依稀可見昔日之繁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