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舊名大目降,早年原為平埔族群西拉雅族聚落,

「大目降」為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意為「山林之地」。

清代康熙年間在《臺灣縣志》即有「大目降庄」之名,

嘉慶年間亦出現「大目降街」名稱,此間各種碑記,

亦有刻「大穆降」者,新化蔡家也深根於此。

「新化」名稱則係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臺南州新化郡成立時,

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故用「新化」為名,在此設立「新化街」。

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新化街屬臺南州北門郡。

新化街轄新化、唪口、北勢、洋子、竹子腳、知母義、大坑尾、頂山腳、

𦰡拔林、羊子寮、礁坑子、崙子頂等12個大字。

崙子頂,原寫為崙仔頂,

是臺南市新化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區西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崙頂里不含西北部及東端、

全興里西南部邊界地帶中段及東側一小段,

以及永康區的西勢里東北部。

日治初期,崙子頂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崙仔頂庄」,

隸屬於廣儲西里。該庄昔日北及東北與竹仔腳庄為鄰,

東南與頂山腳庄為鄰,南邊及西邊為西勢庄。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崙子頂」大字,

隸屬於臺南州新化郡新化街。

戰後新化街改制為新化鎮,

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

民國39年(1950)10月25日,雲、嘉、南分治,

新化鎮仍隸屬於臺南縣。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臺南市,

新化鎮改制為新化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