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早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居住地。

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 (即現在之玉井、石子崎、山上、商庄、

百瓜寮、石仔井、新庄等地)往來台南必經之地,搬運產物

往台南府販賣,均經此地,常在樹下休息,因無處買食,

鼓勵附近新港住民 (新和、社內方面) 到此地零售食物以便商客,

而後漸漸聚集成一條小街市,

因此稱此地為「新市 」。

新市區的社內村是西拉雅族新港社(SincKan)的所在地,

新港社譯義為新開拓的平埔社,曾受荷藺人教化,並在社內

建有學校功能的教堂,

新港社同時也是最早和漢人接觸的平埔族,

漢化程度相當深,

新港社人和荷人、漢人雙方約契的對照文件後來整理編輯成

著名的「新港文書」,是歷來研究西拉雅系平埔族

語言和文化的重要文獻。

港墘,原寫為港仔墘,位於新市區中部略偏東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港墘里不含南部邊界地帶

中段及東部凸出部分的東北部及西北部邊界地帶、永就里北部

邊界地帶兩段、潭頂里西北端、大社里西部凸出部分

及其東側臨近地帶。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港子墘」大字,

隸屬於臺南州新化郡新市庄。

戰後新市庄改制為新市鄉,隸屬於臺南縣,

大字亦改制為村。

縣市合併後目前為港墘里。

港墘里有頂港與下港,閩南人除稱北邊為「頂」外,

亦稱東邊較高處為「頂」,港墘里之「頂港」在北邊,

而「下港」在南邊,又稱「南港」。


此一港口存在於1823年鹽水溪喪失航運功能之前。

此一港口顧名思義為南北向,

與鹽水溪上游潭頂溪略呈90度垂直關係,

應位於今省道西側,

因爲頂港墘許姓家族居地附近省道邊

約四十年前有一水塘,而南港墘新吉莊省道旁亦有一水塘,

此兩水塘之間即為今日新市工業區,

位於三民街弄之內有古厝。堂號高陽。

按 : 相傳至西周武王時,許由裔孫文叔被封於許,建立許國。

直到春秋末年,許國才被楚國所滅,子孫分散,以國為姓。

最初因許國末代君主許吉等人被楚國遷到容城〈今河南魯山〉,

便開始在容城一帶發展。

至戰國時期,又有一批許姓人自容城遷居冀州高陽北新城都鄉

樂善里〈今北徐水西南〉。其後繁衍各地,以「高陽」為郡望。

後來,又有一些許姓人在汝南〈今屬河南〉一帶知名於世,

使許姓中又有了「汝南郡望」。

另外,許姓還有「太岳」等堂號。

許姓多數以「高陽,為堂號,

相傳炎皇屬意,

以天干重義觀測太陽在日中正午時刻的日影晷跡,

和月中午夜時刻之月影晷跡名之。

故「許」言者聽也,是至高無上的尊稱,能和太陽相並論。

古人有句諺語「官有多大,許有多大,天有多高,許有多高」。

把「許比喻天上的太陽,甚至高於太陽,

所以人們稱「許」為高陽,

史稱高陽氏,最早源之於此。

1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