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18440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大甲文昌祠(又稱文昌宮)民國74年(19851127日公告

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文昌祠原為義塾,建於大甲城西門的

舊大甲街西側,主祀文昌帝君、朱熹、韓愈、魁星。

戰後增祀孔子,亦稱「大甲孔子廟」。

P618438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8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P618439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P618439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2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DSC_162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6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清同治年間,大甲人何清霖(同治六年丁卯科舉人),經向官府

請設義塾獲准,惟因經費龐大及廟地無著,一時無法齊備而作罷。

P618439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特重文教,力奏

增加台灣科舉名額,各地乃紛紛興建書院、學堂等文教機構,貴為重鎮

的大甲在文教事業卻可說乏善可陳,有識之士因此之故,極力推展文教,

由大甲恩貢生陳肇芳,力呈家鄉學之重要性,

P618439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0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2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2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新竹知縣方祖蔭乃與陳肇芳

再度申請興建文教之所,終獲嚴金清批准,

適逢大甲土堡內西北隅為謝國佐田地,

且又緊鄰王崑崗、林鳳儀宅第,實為興建文教之最佳地點。

DSC_158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故由鄉紳謝耀炎捐菜園地充做廟地,王俊以建屋所剩材料資建,

林鳳儀出資贊助,由唐山請來師傅、購買建材,於光緒十三年三月

順利興工,至翌年六月,這座二進、廂房共十間,

建築費共計銀五千四百圓的文祠終告完成,

歷時一年有餘。

DSC_159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日治初期文昌祠曾有日軍駐紮。

18982月東西廂房設立「苗栗講習所大甲分教場」(今大甲國小)。

明治四十年,(1909)大甲公學校遷出文昌祠。

P618440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1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旋即被改為日本人小學校分教場時,

遭大甲民眾反對且發生衝突,

最後日本小學分教場關閉。

P618442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2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大正十三年(1924)王進財任漢塾教師,於文昌祠內教授漢學,

並教習武藝,隨後也成為台灣文化協會講演場所。

昭和十年(1935125日,以「大甲舍營所」的名義

與其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一起被臺灣總督府

指定為史蹟。

 
P618445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6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6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6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6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先後被裝甲兵團、保警大隊、

退除役官兵等借住,廟宇遭到嚴重破壞,木梁蝕朽,護龍被違章搭蓋。

1984年大甲鎮公所遷移住戶。

P618444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4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4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4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19851127日,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19924月進行第一期修復(正殿與三川殿主體),

19959月完工。

19997月進行第二期修護,

2003818日完工,並開放參觀。

20201月初,文昌祠再次完成階段性修復。

DSC_158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9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文昌祠為三開間兩進兩廊帶左右護龍的四合院祠宇

(閩南式建築),包括前埕、過水、中庭、正殿、

左有天井左右廂房、耳房等。

 DSC_160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3.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4.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三開間的第一進山門,為檐廊形式,三段燕尾翹脊,筒瓦屋面。

外檐裝修以木質為主體,間以石雕牆堵構成,左右門彩繪門神。

兩側護龍各設偏門,可獨立出入,山牆以斗仔砌紅磚飾面。

護龍與中央祠宇間,有廊道及天井聯繫。

P618442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3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0.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45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0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5.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6.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61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第二進文昌祠為主祭文昌之神的正殿。

神龕上尚懸有「人物權衡」、「文昌氣象」兩塊木匾,

然因落款已失,年代無從查考。

DSC_1599.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1.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7.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P6184398.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DSC_1582.JPG - 再訪---  大甲  文昌祠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