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邊,位於金門中部北側海岸偏東,舊名「奎浦」,名稱由來是因該地臨海,海岸西側有岬角,狀如雞冠,
名為雞髻頭或奎髻頭,因此奎髻頭旁邊臨海的浦地就稱為奎浦。
原來金門東北側的海岸地形有甚多岬角,海岸屬平緩的潮汐泥質灘地,這種內灣海岸後側較高處,
是先民擇址定居的絕佳地點,以兼收耕漁之利,除農耕外,也可置船捕魚,採集貝類、海菜,設場養蚵,
甚至闢場曬鹽,又地近福建,所以常藉船隻與閩南互通有無。
從馬山岬角到奎髻頭岬角間的數個岬角後側,分佈著十多個聚落,
在明末已開發完成,聚落相連,浦邊聚落背山面海,依山坡地地形而建,地下水源豐富,
更是一絕佳的聚落發展之處。
陳禎墓,位於金沙浦邊黃龍山上,墓手三道、前置石筆、石馬、石羊各一對。
金門民間相傳此墓為「仙人覆掌穴」,為「四大名穴」之一。
所謂「四大名穴」指的是:
陳禎「仙人覆掌」、黃偉「飛鴉落田」、瓊林五世祖蔡靜山「龜穴」、陳顯「騷蟳趕蟹」,
或以后湖許氏六、七世祖墳「水流珍珠」取代陳顯之「騷蟳趕蟹」,或合稱「五大名穴」。
陳禎,字應加,浯陽陳氏第十八世,爲明正德十年(1515)歲貢,曾任廣東省長樂縣訓道。
陳禎以子陳健貴,誥贈刑部員外郎,屬從五品官。
其墓建於嘉靖五年(1526),位於金沙鎮浦山村浦邊與後宅兩聚落間之黃龍山上,
居高臨下,坐山面水,視野寬廣,屬“仙人覆掌”形之吉穴,墓前案山爲福建蓮子山,後案山爲太武山,
是金門四大風水之一。
陳禎墓之護牆、墓亭、墓碑、供桌到兩旁曲手均由花崗岩石以榫接或壘砌方式構造。
墓的建造,有橫向的正身護牆及中央墓亭,護牆兩側伸出層層外推的縱向曲手,構成“ㄇ”字形的配置。
護牆兩端有三組具有台基、牆身與護檐三段組構之逐漸開闊的伸手石牆向外推出。
正身護牆前有四柱石造墓亭一座,具有花崗石雕成的廡殿屋頂。
墓亭中央立石碑一方,題“浯陽刑部員外郎陳公諱禛暨太儒人李氏之墓孝男偉健同立”。
另外墓前還有石羊、石馬與石望柱各一對,爲明代五品官之墳墓規制,頗具官宦墓園的外觀與風貌,
突出的石作樣式與其次子陳健之墓園相仿,
堪稱金門明代古墓之代表。
民國74年8月,由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依現行《文資法》為國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