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蔡姓有四系,瓊林之蔡姓,其先世由同安遷居浯之許坑(今日古崗),
南宋末,許坑蔡十七郎贅於平林陳氏十五公,十七郎公便是瓊林蔡的始祖。
瓊林蔡氏之始祖西漢末的蔡勳,來自光州固始縣,於五代初年來到福建,不久遷同安之西市,再渡海浯洲之許坑。
惟何時自同安西市遷來許坑,因早期許坑之蔡氏未修族譜,故查考困難。
嘉靖八年(1529)蔡宗昌的〈蔡氏族譜引〉說:「吾族始於同,遷於浯,贅於瓊林之陳,迄於今十四傳矣!」
《蔡氏族譜》又記載:
「蓋在南渡之初,迄今萬曆二十年(1592) 四百有餘年於茲,所居多樹木,遠望森然若蓋,故世稱瓊林蔡氏云」。
後來因為蔡族之子孫昌繁,陳氏遂遷赴陽翟另結新社,瓊林成了蔡氏世代居處之所,
而陽翟陳氏乃為瓊林蔡氏之姻親娘家,每次家廟奠安等重大慶典,必到陽翟迎姻親。
元代的瓊林裔孫並分衍至同安,
馬巷鎮坪邊村蔡氏開基祖蔡君爵,是在元朝至元間(1335-1340)由金門坪林大厝內遷居於此。
之後大厝房十六世子孫又分衍到烈嶼、榜林、何厝等地發展,子孫產業皆稱富有。
明代嘉靖八年(1529)族人修族譜,並建蔡氏家廟為聚落中心,為二進合院式的傳統建築,
現在為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規模。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從料羅登岸洗劫金門,史稱「庚申之變」。
蔡氏宗親部分人口因此次災難遷徙內地,新倉上二房因十五世蔡貴易故居官衙為倭寇焚燬,
乃舉家遷居同安縣城,先居城北草山草堂,再居城南望洋庵,後裔分布縣城內外。
明代中葉蔡氏其後滋大,加上族人科甲聯登,一門顯貴,遂為金門望族。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蔡貴易登進士,官至浙江提學使,督學貴州。
貴易子獻臣,萬曆十六年(1588年)舉人,明年聯捷成進士。
蔡守愚,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官至雲南布政使,政聲卓著。
蔡貴易、蔡守愚、蔡獻臣等三人均是瓊林人,史稱「名宦鄉賢三蔡」。
瓊林舊名稱為「平林」,之所以改名瓊林,據說是因明熹宗垂詢平林籍進士蔡獻臣籍貫,
認為「平林」未若「瓊林」文雅,故曰:「御賜里名為瓊林」,
現在瓊林「樂圃宗祠」正殿中懸有此一匾額。
蔡氏從一世祖十七郎公至五世祖靜山公,五傳靜山公,平林蔡氏才開始昌盛;
蔡氏子孫枝葉繁茂,出仕為官者甚眾,明、清兩代計有進士六、舉人七、貢生十五、武將六、
國子監生二十七、生員八十,由燈號為「文武世家」,可見文風鼎盛。
瓊林為蔡氏單姓聚居的村落,且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樸實典雅……
位於蔡氏家廟北側的六路古大厝,無疑是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大宅。
「六路大厝 」,是一種五開間的四合院,因為它有六道牆路把房子的縱面,分割成五個開間,
故稱「六路大厝」。「六落大厝」又可區分為「大六路」與「小六路」。
一座兩落的六路大厝,一般有前後東西廳、上四房、下四房及左右頭尾櫸頭等 ,門戶眾多。
有的房間寬大,可「割四房」,此種大六路,適合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居住。
隘門群是指居民與居民之間所構成的族群關係。
某些族群會築有防禦性「隘門」,並在裡面掘有水井、闢有菜圃,可供平日維生所需,
在倭寇侵擾、治安不靖的年代,是居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
擁有隘門等等防禦設施,雖多數已無人居住,但其中仍有一、兩戶仍有居民居住其間;
第二進的門廳竟還保留著木雕的門扇,讓人驚艷於她的樸美 ……..
由於其獨特之處;
建議應該予以整修,恢復其原來之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