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513.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石井書院位於安海鎮,始建於南宋嘉定四年(1211)。

清道光《晉江縣誌》載曰:

石井書院,在府城西南安平鎮,名鼇頭精舍。宋紹興初,吏部郎朱松嘗為鎮官與士人講學,後其子朱熹官同安,

至鎮訪父,時與父客耆士論說經義,鎮人益勤於學。嘉定四年,鎮官游絳白郡守鄒應龍,建書院於鎮西,

如州、縣學之制,命通判朱在(在,文公子)董其事。建大成殿、尊德堂,立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齋,

繪二先生像于尊德堂,異室而祀焉。

 

DSC06505.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後歲久傾圮,明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明末再次傾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又重建。

書院坐北朝南,由進門、大成殿、尊德堂及兩側廂房所組成,占地面積九百多平方米。

現尊德堂已毀,僅存大成殿,系五開間,重簷歇山式。

 

 

安海古名灣海,因其海域有九十九曲。

唐開元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DSC06506.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宋建炎四年(1130)設石井鎮設鎮監稅由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宋初安連濟[1]望族以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呂惠卿,以及兵部尚書

的高惠連三大家族相繼遷入,並且三家又互為聯姻。

安海最興盛時期有高,安,黃,葉,李五大家族。

 

DSC06507.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安海一地文風鼎盛,科舉鵲起……..

自紹興八年至嘉熙二年(11381238)一百年間,誕生了登科進士39名。

從(宋乾道五年1169年)榜眼石起宗起。

曾出現過高鑌家族兄弟、父子、祖孫、叔侄五代連登進士,

所謂「十子八登科(進士)」的榮耀。

 

DSC06509.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石井書院前身為鰲頭精舍,

 

唐建中元年(780),常袞任福建觀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為「鰲頭社」。

太平興國時期泉州府學興起,安海興建學社,沿用「鰲頭社」之名起名「鰲頭精舍」。

 

DSC06511.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宋紹興年間,是時任安海首任鎮官朱松,為教導民眾,開啟民智。

發起了興學的倡議,黃護等鄉士紛紛響應捐募,擴建鰲頭精舍。

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也曾到此講學。

1165年朱熹的學生為紀念朱松、朱熹二人在精舍旁另闢「二朱先生祠」名為朱祠。

 

DSC06513.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宋嘉定四年,鎮官游絳應安海鎮鄉賢的請求,向當時的泉州郡守鄒應龍申請建造書院。

鄒應龍應安海鄉賢之請求並撥公帑四十萬用於修建書院,同時下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助,並派朱在

(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在「鰲頭精舍」的基礎上進行擴建。

 

DSC06508.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隔年(1212)書院落成,與朱祠合二為一

因安海宋朝年間曾設立津卡名為「石井津」故書院名稱為「石井書院」。

 

曾與泉山書院、小山書院、歐陽書院並稱泉州「四大書院」。

 

DSC06515.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即便到了現在安海的文化氣息也是相當濃厚,發行了多種關於安海的報刊書籍,

大大的豐富了安海的文化氣息。

 

DSC06510.JPG - 安海  石井書院DSC06514.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安海鎮歷史悠久、古蹟也不勝繁多,安海鎮中有「八景」:

即「東海睛光」、「西疇春曉」、「雙橋跨海」、「兩塔凌霄」、「雞山聳翠」、「象壁拖籃」、

「天竺鍾梵」、「石井書香」。

 

DSC06512.JPG - 安海  石井書院

 

這其中就包括了石井書院。

( PS : 到訪時恰為周一公休中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