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志·卷一沿革》記載:安海市。其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
宋元祐二年丁卯(1087),泉州府設市舶局。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榷稅於此,號曰石井津。
南宋建炎四年庚戍(1130),因東西兩市競利相戕,榷稅吏不能制,州請於朝,乃創石井鎮。
朱熹之父朱松為鎮官,此乃安海建制之始。
明朝以降安海港及安海商埠進入繁華的全盛時期。
安海為文明古鎮,孕育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
如宋朝被封為開國侯的軍事家高惠連,明朝的文學家王慎中、著名學者黃虞稷等。
近現代出現了如許卓然、陳清機、許集美、施能鶴等一批革命家。
安海古名灣海,因其海域有九十九曲。
唐開元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宋建炎四年(1130年)設石井鎮設鎮監稅由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
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宋初安連濟望族以及參與王安石變法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呂惠卿,以及兵部尚書的
高惠連三大家族相繼遷入,並且三家又互為聯姻。
最興盛時期有高,安,黃,葉,李五大家族。
朱熹之父朱松為首任安海鎮官。朱熹一家三代在此講學,後改為石井書院)。
自紹興八年至嘉熙二年(1138-1238)一百年間,誕生了登科進士39名。
從(宋乾道五年1169年)榜眼石起宗起。
曾出現過高鑌家族兄弟、父子、祖孫、叔侄五代連登進士,十子八登科(進士)之榮耀。
高鑌、高鎰及其子孫,一門歷十三世,簪纓蟬聯,宋代48科取中58名進士,有三代七登科、父子同金榜的佳話。
其中最出名的是七世高惠連。
高惠連(973—1068),字元溥,幼警敏,博學無倦,與師友議論精快,晰理分明,人服其敏。
北宋咸平二年(999)中進士,由宣教郎、桂州學教授屢遷至朝奉大夫知泉州等職,在泉州曾遷州學于育材坊,以避水潦。
後又遷升至巡撫、御史、兵部侍郎攝掌尚書等職,封渤海郡開國侯,賜紫衣金魚袋。
年至八十懇辭乞歸,特授兵部尚書。卒年96歲。
安海(安平)金墩黃氏主要族聚於晉江市安海五里橋以東的金厝居民區。
黃氏詩禮傳家,僅明清二朝,就有文武進士7名,文武舉人33名,貢生40名,文武稟生212名,歷代封贈大夫 、將軍者16名。
其中特出俊才,有十世黃汝良,會魁出身,至仁布德,清正廉明,官太子太傅、禮部尚書,
有《三峰詩篇》傳世,以及“振衣”石刻,浩氣長存;
此外,還有十一世黃元勛,官太子太保,都督府左都督,
以及黃錫父子科第蟬聯,黃伯善七人五世登科,八閩傳譽。
施秉字國侯,號鹿門,曾隨施琅平臺有功,初授把總,
後授左都督,再授提督軍門,誥封明威將軍。
施秉受命移防安海主持廢鎮重建,當時安海夷廢已達28年。幾年後施秉成為擁有千餘間店、屋的大房地產業主。
以此同時在安海歷來認為是風水寶地的永高山前至石獅巷一帶為其子及孫營建六座豪華大厝。
康熙三十二年(1693)施秉調任臺灣鳳山軍門提督。
施秉長子施世榜隨父入居臺灣鳳山,康熙三十六(1697)考選為貢生,授閩北壽寧縣教諭,施世榜無意仕途,
當年乞假回安海繼續經營房產業。在
這段時間施世榜繼父志再建大厝三座,合稱九房施而成為當時之望族。
趙珤,字德用,號古愚,福建晉江人,明朝政治人物。
成化元年(1465),己酉科福建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成化二年,登丙戌科會試中進士,官至廣州提學僉事。
《晉江縣誌(道光版)》(卷之三十八 人物誌名臣之二):
趙珤,字德用,號古愚,宋莊懿王德昭之後也。成化乙酉解元,丙戌進士。授官刑曹,同考會試,擢廣東提學僉事。
所著有《四書管見》、《禮經解疑》、《綱目便覽》、《宋史集要》諸編。
石井書院對面的解元巷,不知是否與其有關 ?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岩居士。晉江縣泉安(又稱安平,今安海鎮))人,
四歲能誦詩,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授吏部員外郎,進郎中。又謫常州通判,改戶部主事,不久改禮部祠祭司。
歷任吏部員外郎、山東提學僉事、江西參議、河南參政。
王慎中文學成就很高,為嘉靖八才子之首,另外與歸有光、唐順之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
800年前,晉江安海鎮西垵村有一位名叫曾從龍的狀元;
曾從龍 字君錫,別號雲帽居士,晉江人,是北宋宰相曾公亮的五世從孫。
曾從龍生于宋孝宗淳煕元年甲午(1174),寧宗慶元五年(1199)殿試時,擢進士第一,25歲中狀元。
歷仕寧宗、理宗兩朝,頗多建樹,聲名顯赫。史稱他有才行文學,剔歷中外,蔚有聲譽。
累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1235年)十二月卒,享年62歲。
卒后遺表上聞,上震悼,輟朝,遣使臨奠,贈少師,封清源郡公等,崇祀泉州府學鄉賢祠。
安海人文薈萃,名流故居隱身在巷弄之中…….
更多私人的園林藏在其間,
值得花更多的時間,細細品味以及探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