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522.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矗立崎仔頂山崙上的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悠久的老街,

也是外地人體驗淡水舊街風情最好的一條街道。

DSC09513.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4.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6.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5.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滬尾」是淡水的舊稱,「街」是清代地方組織使用的名稱(堡、街、庄、社制),滬尾街時代指的是十八世紀

後葉以後(清乾隆)淡水河口地區發展出的街市,稱為滬尾街,主要指今日中正路福祐宮兩側及後側埼仔頂地區,

二十世紀初日治時代才正式以淡水街取代滬尾街。

DSC09521.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7.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8.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位居福佑宮東側、崎仔頂山崙上的重建街,是老街中歷史最悠久的,全長約600公尺,

早期滬尾時代政商名流居住的所在地。

九坎段乃重建街靠近中正路的第一段,也是淡水河畔僅存最古色古香之老街風貌。

DSC09522.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19.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0.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為淡水最早期之街道之一,在台灣的鄉土文化運動的風潮中,諸多藝文與攝影家多曾經以次作為

創作之內涵,留下當時歷史風貌之記錄。

DSC09523.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6.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7.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5.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4.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從福佑宮連接祖師廟基址的山坡邊上的石階步道,

淡水山城意向所呈現的蜿蜒路徑經驗,仍舊隱居在小鎮一隅,等候到訪。

沿著石階步道而下穿過老街的『公館巷』來到『屎礐渡頭』,是淡水市街生活記憶之所在。

DSC09528.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29.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嘉慶年間,重建街以福佑宮和附近的公館口為起點,向北發展至牛灶口一帶,與淡水河成丁字型相交;

而稍後發展起來的米市仔街,就是今日清水街北段。道光年間,由於北方山丘聚落日益開發,吸引重建街

的居民自牛灶口延伸至城仔口,為重建街北段;因為這段坡路很陡,人們稱為「崎仔頂」。

DSC09530.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1.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2.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3.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咸豐年間,米市仔街向南段發展形成後街、布埔頭,

後因清水巖落成,米市仔街才改名「清水街」。

DSC09539.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淡水的發跡肇始於福佑宮媽祖廟一帶,這條從「福佑宮」媽祖廟旁斜坡往北延伸的街道(重建街),

由於天時地利之便,商家店舖林立,成為淡水開發初期最繁榮的街肆。

DSC09534.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5.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6.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47.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當年是聯絡淡水碼頭和北淡水廣大農村聚落之間的「交通要道」,就連三芝、石門等地的民眾,

都必須從重建街走到福佑宮的市集購物。

DSC09584.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九坎是重建街靠近中正路的第一段,這裡名人輩出,

重建街30號是以寫出「咱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文學家王昶雄故居,

50號則是淡水最大金融機構──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麥春福舊居。

DSC09537.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38.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31333537號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

長條形狀土埆的牆壁、斗砌的門面,站在前面可讓人依稀回到十九世紀的舊日。

DSC09582.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DSC09583.JPG - 再訪  淡水重建街

九坎仔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重建街口的許順記商店 ;

矗立在階梯道旁,形成舊街最深的記憶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