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寮,原寫為無水藔,是高雄市大樹區的

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水寮里不含東北端及北部

邊界地帶中西段及西北部凸出部分的西南側、水安里、久堂里西南部

及西部邊界地帶中偏北一小段、九曲里西南半葉的西南部凸出部分。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無水寮」大字,

隸屬於高雄州鳳山郡大樹庄(新制街庄)。

乾隆就有埤仔尾,埤仔尾為無水寮舊地名,

本村舊名無水寮,日治時代嚴重缺水,居民均須遠赴他處

攜取引水而得名。

無水寮庄為高雄大樹地區一個小聚落,

相對於周圍聚落(九曲堂等)為地勢較高地區,

舊時取水不易,故名無水寮,後引進水井、水利設施後,

人口漸多,遂改名並分作「水寮」、「水安」兩庄。

光復後實施基層建設,改善鄉民生活設施,

各村普設自來水,供水情形大為改善,

但因人口增加於民國三十四年與水安分村,

乃命名為水寮村。

連氏始祖建功在朝,封於連城,引以為姓。

世代相傳皆出賢達,及於有秦置郡上黨,故為堂號。


連姓的始祖連稱,為先秦時齊國的大夫。

《左傳》記述:「襄公使稱與管至父戍蔡丘,瓜時而王,曰,

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遂作亂,晉襄公。」

唐代《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左傳齊大夫連稱之後。」

《姓氏考略》也指出:「出自陸終三子惠連之後。」


除了上述源自惠連和連稱的兩支外,

另外《姓氏考略》:

「又楚連尹、連敖,皆官名,連姓必有以官為氏者。

望出上黨。又,鮮卑有連氏,見《漢書》。」

《魏書官氏志》曰:「是連氏、太連氏,皆改連氏。」

上黨堂設計菁華皆集中於正身,
正身牆面為金包銀之斗仔砌。
台度為洗石子 搭配各式花磚,
出屐起的短簷步口廊,支撐著紅瓦與邊框花磚脊肚;

古厝深藏在巷弄之中,

屬於中上等經濟基礎之民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