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金龍湖,路旁出現依偎在山邊的農田、清澈
見底的小水溝,產業道路將盡,翠湖的招牌映入眼簾,
進入被樹蔭遮蓋的環湖步道。
連結汐止內溝山步道的翠湖步道,在桐花季時會吸引不少
遊客前來踏青賞花,步道多為平緩好走的泥土路,可從內溝山
步道第二登山口進入翠湖,翠湖步道原為早年的開礦連絡步道,
在礦場廢止後一度荒廢,在經修繕後轉變成登山步道,步道
沿途還可看到「北港二坑礦場遺址」,這裡是早年汐止
重要的煤礦場,
在廢棄後藤蔓逐漸掩蓋原本礦場的痕跡,
目前僅能透過斷壁殘垣窺得當年礦場風華。
汐止地區開採煤礦的歷史可追溯至光緒十六年(1890)間。
甲午戰後,日據初期,汐止地區的北港庄、茄苳腳庄、保長坑庄、
康誥坑庄、叭嗹港庄、鄉長厝庄等地都有煤礦坑,其中以北港庄
的煤礦場規模最大,有北港一坑、北港二坑。
汐止煤礦產量雖不如侯硐、平溪一帶豐富,
但煤礦也曾是汐止地區重要的產業,年產量約七萬公噸。
1934年,曾達到每年25萬公噸的高峰,
大約是七十年前的事情。
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能源產業,
燃煤曾佔台灣能源比重達50%以上,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汐止地區以北港為名的礦場共有三處,
分別為成興煤礦又稱北港一坑,新益興煤礦又稱北港二坑,
以及北港三坑煤礦。
北港二坑為這三坑中規模較大的,
位置在金龍湖與翠湖間,較靠近翠湖。
北港一、二、三坑均屬於中部系,開採石底層煤礦,
其坑口位置從地圖上看,幾乎位在同一水平線上,
舊稱為北港口炭礦,始於明治42年(1909)由村山嘉郎之
村山炭礦所開,明治44年 (1911)後宮信太郎及柵瀨軍之佐
加入股東經營,大正4年(1915)村山及柵瀨退股,
成立後宮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3年(1924)再併到後宮合名會社,
除原有的北港口炭坑(一坑)外,另開叭嗹港坑(二坑)。
後來汐止人周錦樹、高進水、顏進發、嚴丙丁等人共同
出資成立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先收購由顏雲年與三井物產合資成立
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已廢坑的烘內炭礦、鹿寮炭礦,
以及後宮信太郎之後宮合名株式會社所屬財政較差的北港口炭礦,
除北港一坑繼續開採外,也自行開鑿鹿寮新一坑、北港二坑,
以及部分礦區土地借給嚴丙丁開鑿北港三坑。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社長周錦樹光緒9年(1883) 出生於汐止,
為汐止礦業聞人周再思的大弟,小時候修習漢學,通曉經史,
長大後跟隨大哥的腳步投身礦業界,為人富有幹才與交際手腕,
加上工作勤奮努力,靠著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及與弟弟周錦和
創辦德興炭礦株式會社,並組織金厚利公司包採九份金礦,
終於成為礦業巨富。
由於他在民間及官方享有很高的信望,並聞名於全島礦業界,
所以也曾擔任汐止街協議會員、汐止信用組合理事等公職,對汐止的
煤礦業開發有很大的貢獻。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經此擴充後,昭和16年(1941)年產量達14萬4,000噸,
職員約70人,礦工仍有千餘人,其礦產為石炭,礦區分布在基隆七堵友蚋、
瑪陵坑,和汐止北港、叭嗹港、鄉長厝一帶,總面積達300餘萬坪,
一度號稱為台灣第三大礦場。
北港二坑後來出售給周厚開採,他承繼了益興的商號,
命名為新益興煤礦,公司登記核准設立日期為52年12月29日,
月產2200噸,此外周厚亦另經營大東煤礦。
北港二坑廢棄的時間,不得而知,
但依公司撤銷登記日期
為62年12月3日,目前礦場周邊仍遺留許多的建築設施,
如缺少屋頂的殘牆、殘柱,廚房的水槽、鍋灶依稀可以
見其模樣,排列齊整的石砌圍牆,以及一大片
可能是堆放煤炭的廣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