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在中國寫意花鳥畫史上,繼法常、徐文長、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之後,成為一代寫意花鳥畫大師。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傑,號勵公,山東高唐人。自幼家貧,在民間繪畫藝人影響下學畫。
1919年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餘畫法研究會”
向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
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
期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爲此,同學林一盧贈其“苦禪”二字爲名。
1923年拜齊白石爲師學國畫,成爲齊門第一名弟子。
白石老人贈其手書云 : 畫筆及思想將起餘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
1925年於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師範學校美術專科國畫教員,
1930年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戰初期辭職寓居北京。
因平日與愛國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
1946年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附屬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後任該院國畫系教授。
擅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繼承民族繪畫優良傳統,並融中西技法爲一鑪,
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魚、雞、鷹等爲題材,
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雄深縱横、形象洗練鮮明的獨特風格,
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長屏巨幅更爲世人所矚目。
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颺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
並融中西技法於一鑪,滲透古法又能獨辟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
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
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爲題材作畫。
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形神兼備、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
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練之後的再創造。
在看似隨意中蘊含着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着陽剛之氣,
運筆線條如行雲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
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駕馭筆墨的能力,駕馭寫意技巧的能力是驚人的。
對於他來說,畫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揮灑。
他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
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李苦禪84歲高齡時繪制的巨幅《盛夏圖》面積達21平方米,在寫意花鳥畫史上是罕見的。
1986年李苦禪紀念館在山東濟南落成。
出版有畫集、畫冊、畫選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