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位於大甲鎮中間,大甲因而被分隔為南北兩半,一稱溪北,另一稱溪南。溪南又被鐵砧山分隔為東西兩部。
往昔大甲地區是為平埔族道卡斯(TAOKAS)族所居住的地方。鐵砧山的東面是大甲東社,西面是大甲西社,兩社皆為平埔族道卡斯族。
雍正九年(1731)大甲西社蕃林武力叛亂,十年被清廷敉平。因而大甲西社遂改稱為德化社。
迨漢人移入本地後,遂習慣以平埔族的(TAOKAS)來稱本地。「大甲」便是由這譯音而來。
臺灣西部沿海地區很早就出現帽蓆編織的經濟產業,最初是以家庭副業為主。
日本殖民臺灣後,即大力推廣帽蓆產業,並將臺灣所產帽子行銷海內外,包括東南亞地區。
明治三十三年(1900),臺中大甲人杜清鑒於帽蓆產業前途無量,於是聚集地方資本,創設「元泰商行」,
積極改良大甲帽蓆,並拓展市場至歐美各地。
大甲帽蓆盛名遠播,帶動了大甲帽蓆產業的興盛,並因此改善大甲地方鄉民的生活。
明治三十五年(1902)杜清又與地方人士朱麗、李城等創設「大甲帽蓆合資株式會社」,首開工廠,為大量生產大甲帽之先河。
由於大甲草帽是當時重要外銷商品之一,獲利甚高,無論男女皆投入製帽工業,但女性仍是最主要的生產力。
杜香國為杜清之子,先後擔任臺灣證券株式會社專務、大甲商工會會長、蓬萊紙業株式會社社長、
大甲信用組合理事等職,父子二人皆活躍於臺中地區的產業及金融業。
杜清(1869-1936),大甲街(今臺中市大甲區)人,字瑞堂。
1869年生。祖籍福建省同安縣。初遷台灣苗栗後龍。其父杜武生(號繩明)是大甲德高望重之士。
杜清性格溫柔敦厚沉默寡言,尊重義禮,長存愛友如己之心。從小修習漢學,特別喜愛哲學。
1889年,杜清擔任大甲文昌宮附設明善堂義倉董主。1895年2月轉任大甲練習撫安局董事。
日本領台以後仍擔任公職。1900年,鑒於帽蓆前途無量,於是聚集地方資本家創始合泰商行,積極改良大甲帽蓆,
並推展市場至歐美各地,大甲帽蓆盛名因之遠播。
1909年任台中廳參事,對地方公共事業無不盡力而為。
據說曾將日本政府拆除臺中考棚的舊木料,以四個月時間用牛車經后里搬回大甲,
以改建其閩南式的住宅,以資留念,並命名為「瑞蓬堂」。
1914年組織大甲帽蓆購買販賣組合,被選為組合長。
1919年被選為台灣帽蓆同業組合聯合會副會長。台灣總督府為表彰其對帽蓆的貢獻,特授臺灣紳章。
1923年12月10日晨,在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的指示下,對臺灣議會關係人展開舉證搜查,首遭搜查扣押,
杜清長子杜香國亦遭搜查傳訊。其神色無懼怒斥日本政府。1936年12月6日逝世,享壽六十九。
杜香國(1894-1946),大甲街人,杜清長子。
幼習漢學,造詣頗深。大甲公學校及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後,回鄉任教。1913年,轉任台灣證券株式會社專務。
1928年任大甲工商會會長,1931年赴爪哇考察,翌年回臺,擔任蓬萊紙業株式會社社長,
大甲信用購買販賣組合理事。資性仁慈,頗得人望。
1930年與宜蘭盧纘祥共創詩報,任副會長。
1946年卒,享年五十三歲。
大甲杜宅建於光緒末年,位於現朝陽里一帶。 形式為兩落式,有內廂房及護龍。
第一進入口屬於官宅作法,為五開間面寬,中間三開間縮入,造成 簷廊,有二簷柱(通常民宅中較考究之作法為
凹巢門,如林安泰厝之作法)。
可惜已於1993年遭拆除,之前偶爾在網路搜到相片,因而將之下載。
以為存查之用…….
如今在搜尋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