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773.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乾隆中葉以後,隨漢人入墾人數增多,土地拓墾漸成,各地庄街紛紛形成。

依光道十二年(1832) 周璽所著《彰化縣志》載,本鎮已形成西勢寮、鹿寮、公館、竹林〈即今竹林、犁份〉、

北勢坑〈即今北勢坑、六路厝〉、南勢坑〈即今南勢坑、埔仔〉、沙轆〈即今沙轆、斗抵、潭仔墘〉等庄。

DSC02771.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明治年間本鎮現轄區包括沙轆、竹林、南勢坑及北勢坑等四庄,大致上歷年來的人口總數,均以沙轆及北勢坑,

即現今沙鹿、斗抵、潭仔漧、北勢坑、六路厝的人口為多,

蓋以二庄較早發展成街庄聚落有關,尤其沙轆為本鎮社經中心。

DSC02775.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清乾隆初期,客家人吳瓊華入墾沙轆。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捨,稱為「公館」。

沙轆在乾隆年間有同安縣的蔡姓,安西縣的王姓,南安縣的李姓及晉江縣的蕭姓等家族,陸續到本地拓墾。

 

埔子里地當沙鹿區最南端,與台中市龍井區、及台中市西屯區接壤。

民國六十七年間,三鹿里併入本里。面積五.四七公里,僅次於西勢里,為本區幅員第二大之里。

居民九八三戶,五、○七○人,以吳、顏等姓為多。

 

DSC02772.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居民除務農外,亦營工、商、農產以甘蔗、花生、甘藷居多。

里民主要分佈於埔子,後厝仔、三塊厝仔、及鹿仔港寮等聚落。

 

 

南勢坑原係南勢、埔子二里總稱。

係市區南方約一公里處,大肚台地西側斜坡,南勢坑溪坑口附近之北側,

在北勢坑面上,海拔四○至五○公尺間。

地名由來於所面臨坑谷有關。今專指南勢里西側,南陽路後段一帶。

 

DSC02773.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三角仔在今南勢里之東北隅,南陽路三角巷一帶聚落。

因在今鎮南路、三角巷與埔仔至南勢坑三路,在此交叉成三角形,初期聚落創建於其內,因以得名。

或謂位於地形岬角之處而命名之。

 

 

埔仔即今埔子里,在南勢坑溪上源地帶的北勢坑面上,海拔約七○至九○公尺間。

地勢平坦,未開墾之前,原為雜草叢生之荒地,故稱之為「埔」。

 

DSC02774.JPG - 沙鹿  南勢  吳門陳氏墓

 

後厝仔係埔子里部分地帶,其聚落在「埔仔」後方斜坡處而得名。

此座墓就位於後厝仔的聚落一旁……

 

應是入墾當地的吳姓住民的先人墓塋。

雖是道光年間古墓,但近年已有修葺,不復古墓的樣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