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舊名「查畝營」,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清雍正元年(1723),本區劃屬鐵線橋堡,

日治時期分本 區為四堡,該里即為當時之「一堡」,

以清領時期當地望族劉 家才士輩出,

八世孫劉焜煌與劉神嶽取秀才,

劉圭璋與劉澧芷 則中舉人,

且蒙咸豐皇帝特頒賜六兩銀,

更豎立「舉人杆」示 眾,書香濃郁,

乃命名「士林」,以資彰顯「士子之林」。

劉氏宗族,代代豪傑,名仕濟濟,台南縣誌曾喻為南瀛第一世家。

劉氏家族第九世之後,受國民政府農地解放政策影響與白色恐怖的

迫害陰影,家業開始分離,逐漸淡出政治,隱野於民。

劉氏宗祠,現稱劉家古厝,又稱大公館、舉人第。

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原屬「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格局,

歷經歲月變遷更迭,僅存目前四合院現貌。

劉氏曾於1995維修宗祠,

但漆色與壁面彩繪失去古意也缺乏日常維護,

且曾多次租借電視公司拍片,埋下如今敗象;

護龍房舍漆面嚴重斑剝,

門窗嚴重破損,屋況急遽衰落。

位於劉氏宗祠右側偌大的土地上亦有著不少屋舍,

其中尚保留有一、兩棟的三合院古厝;

以其地緣看來,應該也都同屬

劉氏一族不同房所有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