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舊名「查畝營」,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清領時期當地望族劉 家才士輩出,

八世孫劉焜煌與劉神嶽取秀才,

劉圭璋與劉澧芷 則中舉人,

且蒙咸豐皇帝特頒賜六兩銀,更豎立「舉人杆」示 眾,

書香濃郁,乃命名「士林里」,以資彰顯。

據柳營劉氏族譜記載,

台南柳營劉氏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

劉茂燕是平和劉氏的第8代孫。原籍漳州府平和縣新安里上河社,

原是鄭成功手下的一名參軍,在南京戰役中陣亡。

劉茂燕的獨子劉球成,奉命同他的母親蔡氏一同渡海遷來台灣。

因此,劉球成 實為台南柳營劉氏來台灣的第一世祖。


明永曆18年(1661)劉球成遷台後,

最初與母親蔡氏居住在承天府寧南坊(即台南城隍廟前戲台後)。

後移居麻豆庄打鐵巷,

到他的兒子劉漢、劉旭時,於康熙13年(1674)再遷居鐵線橋堡查畝營,

後裔繁衍發達,成為台灣劉氏中的名門望族,

時人稱之為柳營劉氏。

第5代劉全(日純)官任奉政大夫,

是柳營劉家家業發揚光大的靈魂人物,

他將全數田地栽種甘蔗,從蔗糖生產、加工、糖行集貨,

再運銷唐山天津,增進劉家大量產業。


第7代劉拔元(茹連)(1834)曾考取清道光武舉人、

劉圭璋(達元)(1852)考取咸豐文舉人。

第8代劉灃芷(汶澄)(1889)考取光緒文舉人等。

柳營劉家大房古厝位於宗祠正後方;

興建於清光緒年間,興築時大量採用來自福建之杉木、黑磚、

黑瓦及花崗岩,整體表現地域風貌;另其外牆面之灰作刻磚圖案、

門額書法題字以及造型特殊優美之外圍牆院門,

展現傳統匠師細緻藝術工藝。


柳營劉家大房古厝為傳統四合院,

圍牆、合院建築本體與院埕呈現良好的空間尺度比例關係;

前後落之穿鬪式大木棟架、每架楹兩端之雞舌拱,

以及作法特殊之步口出屐,

均結合力學與傳統木作構造美學,

具有清代傳統建築構造技術之價值。

可惜相當殘破,

有待修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