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537.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家先祖據推測約在清乾隆年間(1760)從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區)渡黑水溝抵臺,來到內惟開墾,

李生使及其堂弟李勇為李氏至內惟拓墾第一代,多以務農為主,後氏族逐漸繁衍,成為內惟地區的大姓,

 

DSC05534.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6.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家聚落的分布在內惟社的中心地帶,緊鄰當時十分繁榮的內惟路,

李勇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頂厝,李生使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下厝,

頂、下厝因地勢高低而有此之分,兩者以內惟路為界。

 

DSC05535.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5.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氏祖厝的建造可追溯至清代末年(待考,正廳仍埋有當年興建之磚契),距今已超過百年的歷史,

到了日治時期曾由後代李天輝及李榮,於大正五年(1916) 整修,距今已有百多年之歷史,當時此宅整修時,

以中央分金線分左右,分別找不同匠師建造,形成所謂的對場式建築

為頂厝李建築群的第一進宅第,當時整修此宅第的所有磚瓦都出自李天輝先生所經營的磚仔窯。

 

DSC05546.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4.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DSC05547.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43.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42.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天輝主要以務農為生,因其勤儉刻苦的精神累積些許財富,遂購地雇長工耕作,

之後從他人接手經營磚窯廠,及經營果園種植果樹,逐漸下來累積相當的財力。

 

 

市定古蹟「內惟李氏古宅」建築興建於昭和六年(1931) ,係李榮先生經商有成鳩工興建的,

洋樓宅第完工後,與著名的陳中和洋樓並列日治時期高雄市南、北兩大風格獨特的洋樓。

 

DSC05537.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44.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DSC05536.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41.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氏祖厝的修建李榮也參與其中,古厝左半邊即為李榮所修建,最早也曾在李氏祖厝左外護龍的

尾間經營雜貨店(福興號),李榮家族則是在洋樓完工後,才從李氏祖厝搬入新厝,

李氏祖厝也可稱為是李榮家族的發跡地,每年當祭祖之時,李榮族人仍會回到祖厝來進行祭祀,

和李氏祖厝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都是頂厝李建築群中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物。

 

DSC05538.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39.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2.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DSC05540.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民國88(1999),「李氏古宅」洋樓面臨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左半邊將被拆除的情形,

在公告要拆除李宅左側、準備拓寬內惟路379巷道路時,李家就開始奔走,希望能保留完整的景觀和格局,

加上關心地方文化人士的呼籲之下,高雄市政府終在同年將「李氏古宅」指定為市定古蹟,

使其可以完整保存下來。

 

DSC05548.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1.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3.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榮生於清光緒9年(1883),出生於打鼓山內惟,為獨子,年幼喪母,

少時天資聰敏,精讀漢學詩書,兼研醫理,救人無數。而事父至孝,教子以慈,

育有三男八女,家室和睦,為人慈善,熱心公益,

 

DSC05558.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0.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57.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榮以販賣雜貨、從事漁獲交易與魚塭養殖(援中港與東港),以經營碾米廠(福興號)起家,

是內惟聚落中德高望重的仕紳,曾擔任日治時期打狗第三十二保保正,長達十五年,可以說是眾望 所歸。

 

DSC05559.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1.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亦曾擔任水利會委員、高雄州委員、第一信用合作社社員代表、

雜貨商業公會理事、高雄市漁會理事及監事等職。

 

昭和4年(1929)李榮事業經營小有成就,亟欲興建大宅,享受闔家團圓的生活,

再加上李榮長子李文燦與打狗仕紳陳啟貞(陳中和長子)之長女陳火月訂有婚約,乃決定興建

與陳中和相仿之洋樓,並聘請設計陳中和洋樓的建築師,「南陳北李」相互輝映。

 

DSC05562.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3.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5.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8.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榮洋樓完成於昭和6年(1931),為內惟第一幢洋樓大宅,

而新居落成與長子新婚誌慶更是雙囍臨門,傳為地方佳話。

 

 

李榮洋樓為兩層之圓拱型迴廊洋樓,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採四披水屋頂,位向坐西朝東,

融合閩洋裝飾,一樓主入口亭廊(出龜)設計,二樓作成賞景露臺與祭祀空間,正面山牆、柱頭仍強調巴洛克之裝飾風尚。

 

DSC05564.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02.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而內部則採井田格局動線,一、二樓迴廊環繞整棟建築,為休憩遮陽避雨的好空間;

設計者在動線上完全承襲在陳中和洋樓的格局與配置。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李榮洋樓大量使用土黃色「13溝」(13陵)的陶質面磚。

 

DSC05566.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67.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洋樓中央亭廊廊柱採仿多立克之變形柱式,入口門廊上有十分醒目的盾牌紋章飾及葉紋所構成的白色泥塑,

上方為卷渦突出圖紋,花葉間之空隙,再塑以「福興號」商行泥飾。

而中央的橢圓形標誌是「福」字泥塑,這該是李榮對李家後世子孫的祝福。

 

DSC05499.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00.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03.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DSC05504.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山牆為巴洛克裝飾風格,卷草泥塑形式與入口門廊相似,中間塑「李」以彰顯家風,左右柱頭各有石燈泥塑,

簷下為毛莨葉泥塑,頂樓女兒橋採瓶身欄杆,柱身回字紋裝飾,二樓正廳為公媽廳,

門額上有「隴西堂」的李氏堂號,前為露台設計。

 

DSC05505.JPG - 再訪  內惟李榮洋樓

 

李榮洋樓工構簡潔、樸實無華的建築風格,

正表現出宅邸主人的心性。

 

(部分資料引用自 :  阿達碼  隱野民居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