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123.JPG - 西螺  下湳  廖內之墓

頂湳里舊名即稱頂湳,沿用至今未變。「湳」是河流泛濫時會浸水之沼澤地,或土質較鬆軟之地,

昔日此帶地勢低窪,每遇夏季大雨,因排水不佳,農地呈現一片泥濘狀態,而稱「湳底田」。

又為了要與西南邊的「下湳」對稱,所以稱此地為「頂湳仔」。

 

DSC01116.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17.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頂湳里位於西螺鎮行政區之中間,舊地名有「頂湳仔」、「埔羌崙」。

該里東鄰廣興里,西毗七座里,南接公館里,北與新安里為界。

 

下湳里則位於西螺鎮行政區之西南側,舊地名為「犁份庄」。

東鄰七座里,西毗二崙鄉之崙東、田尾二村,南接九隆里,北與福田里交界。

 

DSC01136.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35.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該里舊屬下湳庄,其地名由來係與頂湳對稱,

「湳」是河流濫時會浸水之沼澤地,或土質較鬆軟之地,昔日此帶地低漥、泥濘不堪,

與頂湳一屬同類型的地形,因位置的因素,所以稱此地為「下湳」。

 

DSC01123.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24.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開墾初期,每遇夏季大雨,因排水不佳,農地呈現一片泥濘狀態,而農作物收成不佳,

故初期多以養鴨或闢魚池養魚為主。

然近幾年來,水利設備較進步,亦多栽植水稻或蔬菜。

而為了要與東北邊的「頂湳」有所分別,遂今以縣道145號公路為界,以東為頂湳里,以西為下湳里。

聚落沿著鄉道交叉處分布,居民向以務農為業,種植作物以水稻及蔬菜為主。

 

DSC01120.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21.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位於頂湳西側,而下湳北側的田野之中,有一規模不小的墓地,

墓碑上雖刻有大正年間的年號,但感覺其年代應更為久遠………

 

DSC01126.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25.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27.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墓碑上使用燈號為詔邑,其實指的就是詔安。

墓主人以內之張公稱之,不免讓人懷疑其本姓為廖 ?

再從地緣上來看,該墓地男廁不遠處即為下湳部落,而該部落居民又以廖姓為主,

前述的推論其實並非空穴來風;

只是尚待查證而已。

 

DSC01128.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29.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30.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話說清時詔安官陂有不少張廖姓族人移民至廣東、南洋、臺灣等地,其中臺灣是張廖後裔繁衍最多之處。

張廖姓開臺祖主要拓墾於雲林西螺、二崙、崙背、臺中西屯、豐原、大雅、桃園大溪、南投、臺北土城、

新店、臺南南化等地,

 

其中又以雲林西螺、二崙、崙背及臺中西屯的張廖姓族人最為聚集、人口數量較多。

 

DSC01131.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32.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34.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張廖」是所謂「生廖死張」,即「在世時為『廖』姓,去世時為『張』姓」,

有「生廖死張」的規定須追溯至福建漳州詔安官陂的廖姓族人:

當時張再輝入贅廖家,張再輝受到其岳父廖化重用,之後廖化深怕後世子孫百年後「忘廖歸張」,

 

DSC01122.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DSC01133.JPG - 西螺  頂湳  張內之墓

 

 

於是與張再輝當面發誓:「生時須從母姓『廖』姓,死後才歸為父姓『張』姓」,

之後凡是張再輝的後裔子孫皆須遵守著「生廖死張」的規定

 

推論此墓為下湳地區廖姓族人的祖墳……..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