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位於大甲鎮順天路158號,距離火車站約200公尺。創建於清乾隆35年(1770);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蹟,宮內供奉媽祖及配祀各神。
前身為「天后宮」,不僅是大甲地區53庄的信仰中心,信徒更遍佈全國。
相傳,清雍正八年(1730)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永興向湄洲媽祖祖廟分靈一尊天上聖母神像香火移民來臺,
於大甲定居,原本供奉在林家,清雍正十年(1732)信眾紛紛參拜,經林永興同意,地方士紳為之建祠奉祀。
乾隆卅五年(1770)改建,名曰「天后宮」。
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
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
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遠近信徒頗眾,香火鼎盛,
每逢農曆三月,媽祖往北港進香之際,數以萬計信徒隨之路行200多里,長途拔涉,
此情此景,不僅代表著我國宗教信仰之自由,亦為當今國內宗教史上重要的特色。
其為大甲鎮最具規模的寺廟,更為台灣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
殿宇似的廟堂,色澤明亮鮮麗,
無論是鐘樓、門柱、廟宇或廟樑,皆雕工精細,
處處流露著一股中國傳統式建築的莊巍堂皇,
非常引人入勝………